为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放射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 保障放射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 我们于1999年对全市县以上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查体,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放射组主要为全市县以上医疗卫生及企事业单位的从事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和工业探伤等放射工作人员, 共258名, 其中男196名, 女62名, 年龄18~64岁, 平均年龄36.6岁; 放射工龄0.17~44 a, 平均14.8 a。对照组为不接触射线和毒物, 无传染性疾病, 身体健康者共50名, 男31名, 女19名, 年龄18~57岁, 平均34岁。
1.2 个人剂量监测每个监测周期为3个月, 连续监测4个周期, 计算其人均年剂量当量, 监测方法按有关国家标准[1]的要求进行。
1.3 临床检查按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和方法进行检查。
1.4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以上用F-820血球计数仪测定); 肝功、乙肝表面抗原。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定),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常规培养制片)及微核测定(培养法)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受照剂量个人剂量测定结果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1 mSv, 最高者为16.2 mSv, 最低者为0.01 mSv。95%(245人)的放射工作者剂量低于国家规定限值的1/10(< 5 mSv)。不同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年均剂量当量为:X射线诊断1.21 mSv、放射治疗0.45 mSv、X射线工业探伤3.18 mSv、密封源应用1.13 mSv。
2.2 临床检查 2.1.1 内科查体发现与职业辐射有关的临床体症, 如神经衰弱症候群、脱发、牙龈出血、视力减退等, 经统计分析放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束臂实验阳性者64人, 占25%, 对照组仅1人占2%, 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并且随放射工龄的延长, 其体症越明显。
2.2.2 皮肤科皮肤损伤多发生在放射工龄20 a以上的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 主要表现在手背部皮肤干燥、粗糙、弹性差、皮肤皲裂、角化过度, 甲纵脊、重者皮肤表面有疣状突起物等。以整骨科医师最为严重, 介入等操作人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2.3 眼晶状体变化晶体混浊, 发生率为(101/258)39.1%, 多集中在前囊和后囊下, 混浊形态以点状混浊为主, 占63.4%, 片状混浊占23.9%, 粉尘状混浊占12.1%, 空泡占0.7%。晶体状混浊率随工龄及剂量的增加而增高。
2.3 实验室检查 2.3.1外周血象检查结果见表 1。
放射组白细胞降低以嗜中性为主, 且伴有淋巴细胞比值相对增高。放射组白细胞总数低于(4.0 ×109/L)的检出率为5.4%(14/258)。经u检验,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2.3.2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见表 2。
由表 2可见, 放射组各工种T细胞亚群水平普遍下降, 经统计分析, 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 0.01)但放射组各工种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 接触射线的各工种, 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细胞(CD4+)、抑制/杀伤T细胞(CD8+)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异常值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 证明小剂量辐射对机体免疫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导致免疫机能降低。
2.4 细胞遗传学检查 2.4.1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工种、工龄的关系见表 3、表 4。
从表 3、表 4中可以看出不同工种、工龄的放射工作者, 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正常对照者,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且染色体以断裂、断片、双着丝点为主, 并有随工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2.4.2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结果见表 5。
由表 5可见, 放射组微核细胞率为2.23‰,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其中有32例>3‰, 最高达7‰, 异常率为12.4%, 表明具有辐射损伤效应。
3 小结所测个人受照剂量大部分在国家剂量限值1/10以下, 但查体中确出现不同程度的辐射效应, 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主要表现在神经衰弱、皮肤损伤、眼晶状体损伤、白细胞数下降、免疫功能降低、细胞遗传学指标的变化等。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进一步加强电离辐射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1] |
GB 5294-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