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1, Vol. 10 Issue (1): 33-3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1.030

引用本文 

田大勇. 放射工作者眼晶状体变化的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1): 33-3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1.03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9-11-02
放射工作者眼晶状体变化的分析
田大勇     
泰安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 泰安 271000

眼晶状体是射线的敏感器官之一。为了解射线对其影响, 对我市615名放射工作者的眼晶体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泰安市范围内的放射工作者615人, 其中男521人, 女94人。年龄在18~64岁之间, 平均年龄33.79岁; 工龄在1~38 a间, 平均工龄10.50 a。

1.2 方法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远视力及矫正视力, 后用5 %的新福林滴眼, 扩大瞳孔至6 mm以上, 在裂隙灯下查眼底的晶状体, 晶体混浊点在5个以上者视为晶体混浊。

2 结果

检出晶体混浊者476人, 混浊率为77.40 %, 其中男性混浊率78.69 %, 女性为70.21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混浊主要发生在后囊下, 赤道及前囊下。混浊形态主要为点状混浊, 其次为片状, 个别可见空泡。

2.1 放射工种与眼晶状体混浊的关系

表 1看出, 医用X射线工作者晶体混浊率明显高于工业探伤人员。统计分析表明, 二者间晶体混浊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γ射线工作者与工业探伤及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 1 不同放射工种与晶体混浊的关系
2.2 放射工龄与晶状体混浊的关系

表 2

表 2 放射工龄与晶体混浊的关系

表 2看出, 随放射工龄的增长, 晶体混浊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 但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本文对晶体混浊发生率及不同放射工种与晶体混浊关系的调查结果同于夕荣等的报告[1]结果基本相符。工业探伤人员较医用X射线工作者晶体混浊发生率低, 可能与其远距离隔室操作, 且工作量小有关。γ射线工作者晶体混浊发生率介于二者之间, 可能一方面缘于射线的性质, 另方面其工作环境状态又介于二者之间。本文发现随放射工龄的增长, 混浊率有增高的趋势, 但相互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这与于瑞广等的调查结果不同[2]。分析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引起晶体混浊的射线剂量较低, 并且潜伏期较短。进一步分析表明, 工龄低于2 a的工作人员晶体混浊率为63.33 %, 与5 a以下工龄组晶体混浊率差异无显著性。第二, 随年龄增长而生的生理性晶体混浊因素。

参考文献
[1]
于夕荣, 杜玉兰, 张红利, 等. 434例放射工作者的眼晶状体检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3, 1(1): 33.
[2]
于瑞广, 赵兰波, 李玉英. 437例X射线工作者眼晶状体变化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4, 3(3):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