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影像诊断技术, CT设备克服了常规X射线设备的线积分测量的缺点, 密度分辨率高, 可分辨出小于0.5%的密度差, 并能清晰地显示出各断层的图像, 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 在县、区级以上医院已相当普及。随着CT的广泛应用, 接受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 而CT检查中X射线的辐射剂量远高于传统X射线机检查的辐射剂量。因此X射线的防护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就CT检查中受检查者的X射线防护问题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第一、要合理应用CT检查
CT因其简便易行、诊断迅速准确, 从而有滥用CT检查的现象, 主要表现: ①有的患者求医心切, 不管病情是否需要而盲目要求CT检查; ②有些临床医生对CT检查的适应证把握不严, 对有些可做可不做甚至不必做CT检查的患者, 为求得“放心”、使患者“满意”而申请CT检查; ③个别临床医生申请CT检查时随意扩大扫描范围, 病人治疗过程中, CT复查过频的现象也比较多见。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 介绍CT的工作原理及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性, 强调CT检查的适应证, 提高了医患人员对X射线的防护意识, 使CT检查更趋合理, 既保证了临床诊断的需要, 又减少了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
第二、CT扫描过程合理应用扫描参数。根据病情的需要, 在获得良好CT图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 我们通过降低扫描电流(毫安)或缩短扫描时间, 降低扫描过程中的毫安秒, 达到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的目的。我们使用日本岛津SCT- 4800CT全身CT扫描机, 扫描电压120 kV, 轴扫电流分50, 80, 100, 130 mA四档, 扫描时间分2.5, 4.0 s两档。成人头颅CT扫描时, 我们将电流由常规80 mA降为50 mA, 扫描时间4.0 s不变, 使每层扫描的毫安秒由320 mAs降到200 mAs。肺部扫描时我们将扫描时间由常规4 s改为2.5 s, 电流80 mA不变, 这样使每层毫安秒由320 mAs降到200 mAs。既使图像质量清晰, 满足诊断的需要, 又可显著降低受检查者的X射线辐射剂量, 再就是缩小扫描视野, 头部、腰部扫描一般为8~9层, 肝、肺扫描一般为11~18层, 在平扫的基础上, 对病灶区行2~5 mm薄层扫描, 使病灶区图像更清晰, 还缩小了扫描视野, 也减少了受检者受照剂量。
第三、操作人员熟悉机器性能, 扫描前详细了解扫描部位, 要求熟悉脏器的体表定位, 定位像扫描准确, 增强扫描一次定位, 一次成功, 减少重复照射。
第四、机房内定时换气, 保持空气流通, 尽量减少陪人入内。增强扫描及危重病人需陪人陪护时, 陪人应尽量远离扫描中心部位, 以减少射线照射。另外, 我们还制作了铅橡皮防护带, 用于晶状体、甲状腺、性腺等部位的防护。
当前受检查者在CT检查中疏于防护极具普遍性,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使CT这一人类先进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