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0, Vol. 9 Issue (4): 251-25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4.050

引用本文 

杨庆桐. 微山县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监测[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4): 251-25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4.05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0-06-02
微山县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监测
杨庆桐     
山东微山县卫生防疫站, 微山 277600

随着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运用X射线诊断已经成为医疗上的重要诊断手段。为保证医用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 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根据卫生部《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 我县于2000年4月, 对全县各类医疗机构中23台X射线机进行了质量控制监测。

1 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

美国Vitoreen公司生产M4000+型X射线综合测试仪, 国产RMP型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监测箱。

1.2 测试条件

普通透视机, 70 kV、3 mA; 影像增强透视机, 50 kV、1 mA和100 kV、1 mA或自动调节。摄片机用常规摄影参数。

1.3 测试项目及评价标准 1.3.1 透视

① 高对比分辨力:观察射野中高对比分辨力测试卡, 中心和边缘均可见24目网格影像。②低对比分辨力:观察射野中的低对比分辨力测试工具, 影像增强机应该清楚地看到直径3.2 mm孔, 普通机应该看到测试铝梯3 mm阶上直径4 mm孔影像。③入射病人皮肤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能超过5 cGy· min-1也不应小于2.5 cGy·min-1。④射束对准:不垂直度小于3°。⑤普通透视荧光屏比亮度:不能小于0.08 cd·m-2/ cGy· min-1。⑥ABC(自动亮度控制)性能:体模厚度减少一半, 透视比释动能率减少一半以上, 且监视器屏亮度无明显改变(不大于20 %)。

1.3.2 摄片

① 峰值电压:实测值与预置值偏差不超过± 7 %。②曝光时间:实测值与预置值偏差不超过±20 %。③射野与光野一致性: (焦片距离为1 m), 对测试工具摄影、观察胶片, 两野中心和边缘偏差均应小于焦片距的2 %, 不垂直度小于3°。④输出重复性与线性:固定kVp和mAs, 选择不同的mA和s曝光, 根据直读式剂量计读数计算重复性与线性, 均应小于±10 %。⑤80 kVp最小半值层不小于2.3 mmAl。

2 结果与评价 2.1

透视机和摄片机质量控制监测结果分别见表 1表 2。其结果与省内外报道相近[1~3]

表 1 透视机质控监测合格率(%)

表 2 摄片机质控监测情况

从本次质量控制监测结果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普通X射线机病人体表比释动能率超标比率较大, 荧光屏比亮度较低, 影像增强机ABC性能不良; 摄片峰值电压比预置值偏低较多, 射野与光野一致性与线性均存在较多问题。

峰值电压在X射线成像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 曝光瞬间的峰值电压与预置值的偏移, 影响摄片质量, 进而影响临床诊断; 此外还会增加受检者辐射剂量。

2.2

射野与光野一致是成像的基本要求, 此次监测发现射野与光野一致性偏差较大, 直接影响摄片定位的准确性, 容易产生丙级片甚至丁级片, 这说明基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还缺乏必要的维修保养知识和技能。

2.3

放射影像成像质量控制的诸多参数(如:峰值电压, 管电流, 曝光时间, 焦点尺寸, 滤线栅, 暗室条件等)会随时间发生一定变化, 应定期对成像设备及器材的技术参数进行稳定性监测, 才能够保证在最合理的辐照剂量下获得良好的影像效果, 故而对X射线机进行质量控制监测是必要的。

3 讨论

本县使用的国产X射线机大部分为80年代生产。由于当时国家未有明确的生产和技术标准, 生产厂家监测项目较少, 安装时验收检测不够规范, 使用中缺乏稳定性检测, 大多数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对影像质量控制专业技术了解较少, 因此在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应加强对放射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专业知识培训, 严格X射线机的验收检测和定期进行稳定性监测,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优级片率, 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提高全县医用X射线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
尉可道, 程玉玺, 岳保荣, 等. 对部分医用X射线机的质控监测与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13(4): 263.
[2]
侯金鹏, 邓大平, 朱建国, 等. 330台医用X射线机质控测试与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7, 17(3): 200.
[3]
侯金鹏, 邓大平. 山东省1990~1998年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控浅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 19(6): 42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9.0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