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0, Vol. 9 Issue (4): 222-22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4.019

引用本文 

商希梅, 刘伟, 侯殿俊, 乔建维, 李洁清, 杨新芳, 邓大平, 徐侠.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4): 222-22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4.01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0-01-07
修回日期:2000-05-15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健康状况分析
商希梅 , 刘伟 , 侯殿俊 , 乔建维 , 李洁清 , 杨新芳 1, 邓大平 , 徐侠 2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济南 250062

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人员日趋增多。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一般放射学技术相比, 操作人员受照时间长, 距射线装置近, 易受到较多射线照射。因此, 为深入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受照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 加强对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我们对山东省部分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及辐射效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介入放射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心、脑血管造影以及肿瘤检查、诊断治疗的医务人员180例(男134例, 女46例), 年龄22~ 66岁, 介入放射工龄1~ 15 a。年均个人剂量为0.211~ 28 mSv。对照组:选择一年内未接触射线和毒物, 无传染性疾病, 查体合格的学生、工人、医务工作者等150人。

1.2 检查项目

用健康调查表, 调查分析一般情况(辐射工龄、自觉症状等)。临床检查有内科, 外科及眼晶状体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象、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1.3 观察方法 1.3.1 一般项目

采用访谈式调查方法完成调查表中的各项内容。

1.3.2 血液系统检查

用全自动血球计数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

1.3.3 遗传学指标

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 开始加秋水仙素, 培养48 ~ 52 h, 常规制片, Giemsa染色, 油镜下观察分析2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细胞, 计数畸变细胞数, 以百分率表示。淋巴细胞微核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和CB微核测试两种方法; 全血培养法除不加秋水仙素, 培养72 h及低渗时间短外, 其余皆同染色体制片, 油镜下计数2 000个胞浆完整转化的淋巴细胞, 记录微核细胞数, 以千分率表示。在微核分析中, 向培养体系中加入了细胞松驰素— B, 以阻滞胞质分裂, 出现双核淋巴细胞, 观察第一次分裂后的CB细胞中的微核, 并记录双核CB细胞中的微核数, 以千分率表示。

1.3.4 免疫功能

采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T淋巴细胞亚群。用国内郭峰1982年首创的RBC-C3b受体花环法[1]和RBC-IC花环法测定射线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以上技术指标均按全国统一标准, 由专人严格操作, 所有的阳性细胞均由2人以上判定。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根据年工作量100次估算,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为0.05 ~ 0.82 mSv; 未使用任何防护用品为0.342 ~ 5.37 mSv。年均个人剂量为0.211~ 28 mSv[2]

2.2 内科检查

介入放射组人员自觉症状(头痛、头晕、乏力、易倦等)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且随介入放射工龄的增加, 上述症状越明显。

2.3 皮肤科检查

手部皮肤的变化, 多见于干燥、角化、弹性差。10 a以上工龄者, 极个别人出现皮肤皲裂、指纹变浅。

2.4 实验室检查结果 2.4.1 血液系统检查结果详见表 1
表 1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外周血象与对照组比较(x±s)

表 1显示, 介入放射学组白细胞总数, 血小板数均低于对照组, 经t检验, 白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而血小板、血红蛋白和对照细比较, 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白细胞总数低于4 ×109/L或高于10 ×109/L者21人占受检总人数的13 %, 明显高于正常(5%)对照组(P < 0.05)。

2.4.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测定结果(表 2)。
表 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

表 2显示, 介入放射学组细胞遗传学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2.5 介入放射学组免疫功能的调查结果(表 3)。
表 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免疫功能测定结果(x±s)

表 3可知,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组观察分析的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数目明显减少, CD4+/CD8+比值显著降低, 比值异常者35人, 占受检人数的19.4%,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表 3还显示介入放射学组与对照组比较, RBC- C3b受体花环率低, 而RBC-IC花环率高, 说明放射组红细胞C3b受体活性降低而免疫复合物增高,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人员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2.6 介入放射工龄与辐射效应的关系、调查结果见表 4
表 4 不同介入放射工龄与辐射效应关系(x±s)

表 4可知, 介入放射人员各工龄组各项生物学指标异常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有随着介入放射工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10 a以上介入放射工龄组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高于不足5 a工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3 讨论与小结

通过对180例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健康状况以及血象、细胞遗传学、免疫功能等项指标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目前卫生防护条件下, 工作人员一般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制, 工作是安全的。但也有部分操作人员接受剂量较高。所查的临床症状各项生物学指标, 异常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主要表现神经衰弱症候群及皮肤的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 主要是白细胞总数异常(< 4 ×109/L, >10 ×109/ L)检出率的增高; 染色体的畸变, 微核细胞率的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以无着丝点断片、双着丝点、占总畸变率的63 %);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数量的减少, CD4+ /CD8+比值降低; 红细胞免疫功能主要是RBC-C3b受体活性的花环形成率减少, RBC-IC花环率的增加。介入放射各工龄组异常检出率随着介入放射工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只有不足5 a工龄组与10 a以上工龄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他工龄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 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3, 4]

综上所述,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效应。提示这部分人员应进一步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 熟练操作技能, 缩短曝光时间, 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同时放射防护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介入放射学职业者的管理, 从而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峰. 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 19(3): 21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9.03.028
[2]
侯金鹏, 邓大平, 朱建国, 等.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4): 216-217.
[3]
商希梅, 李洁清, 侯殿俊, 等.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染色体与微核率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8(2): 107-108.
[4]
于夕荣, 何顺升, 杨珂, 等. 82例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与效应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 19(3): 21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9.0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