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0, Vol. 9 Issue (4): 215-21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4.012

引用本文 

刘伟琪, 王小林, 任礼华, 裴永法, 龚高全.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监测和新防护器材的研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4): 215-21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4.012.

基金项目

卫生部基金资助课题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9-12-0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监测和新防护器材的研制
刘伟琪 , 王小林 1, 任礼华 , 裴永法 , 龚高全 1     
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2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 radiology)介绍的是医生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与其它检查或治疗中用放射学方法为引导的各种操作。这类操作有插入导管进行引流、排石、管腔重建、扩张或栓塞小血管及灌注药物等。这类操作大多需要较长时间在X射线透视下直接在诊视床边进行检查或治疗, 从而使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受到较大的剂量[1, 2]。为此国内外介入放射学医务工作者和辐射防护工作者都在努力寻求妥善、合理的解决方法。我们对附属医院某些介入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辐射剂量监测并结合国内外较成熟的经验研制了新的防护器材。

1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监测 1.1 材料与方法

采用FJ-377型热释光剂量仪: LiF(Mg、Cu、P)热释光剂量元件(中国防化院生产), 并经剂量部门刻度校正。被监测的介入放射学设备分别为PHILIPS BV-300和PHILIPS BV-1200 C型臂X射线机(配加数字减影装置), 现场实测时分别在介入工作者头部、胸部和腹部(铅围裙外)放置剂量元件, 分别监测肝癌介入治疗和心导管介入治疗工作者单次操作的受照剂量。

1.2 监测结果

对20例肝癌介入治疗工作者单次操作的受照剂量监测结果如表 1所示, 对38例心导管介入治疗工作者单次操作的受照剂量监测结果如表 2所示。

表 1 肝癌介入治疗工作者单次操作受照剂量

表 2 心导管介入治疗工作者单次操作受照剂量
1.3 结果分析 1.3.1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就个体而言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同一病种, 在同一台X射线机上诊疗, 受照剂量可相差数倍至数十倍, 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病情、操作者熟练程度、曝光条件(时间、管电流、管电压)等不同所引起的。

1.3.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年辐射剂量水平比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辐射剂量高数倍至数十倍, 以上述二种介入治疗单次操作胸部平均受照剂量在130~ 140 μ Sv/次为例, 全年按250个工作日, 每天做2个病例来计算, 则年剂量将达65 ~ 70 mSv/ a, 已超出我国防护规定的年剂量限值50 mSv/ a, 但目前未发现超过限值的情况, 主要原因医生工作量尚小, 有的医生每周只分摊到1 ~ 2个病例。另外, 少数医生怕麻烦, 个人剂量计未按规定佩带, 造成年剂量偏低。

2 介入防护器材的研制 2.1 设计依据

根据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辐射剂量较高的情况, 参照国外介入放射防护的经验[34], 根据C型臂X射线机球管旁无遮拦和X射线经病人的散射线较强的特点以及不能妨碍介入操作等原则, 设计、研制了一套介入防护器材。

2.2 防护器材组成

防护器材由三部分组成: A.球管旁铅橡胶帘, 主要由一块600 ×700 mm铅橡胶(0.5 mmPb当量)外覆尼龙布组成, 将它扦入床台下予先装好的道轨, 把位于床台下的球管完全屏蔽起来。B.床旁含铅玻璃钢板, 主要由二块尺寸分别为600 mm × 200 mm×12 mm和600 mm ×150 mm×12 mm含铅玻璃钢板(0.3 mmPb当量)组成, 将它们用特殊的铰链固定在床台边, 使它们能简单、自如地翻上或翻下, 用它们可屏蔽经病人身体的散射线, 同时又不妨碍医生操作和病人的上下。C.活动含铅有机玻璃屏, 主要由一块500 mm ×600 mm ×8 mm含铅有机玻璃(0.2 mmPb当量)和一个上下可伸缩, 底座有滑轮的活动支架组成, 介入操作时可将C移至病人上方, 使工作者上身与影象增强器等隔开。

2.3 防护效果试验 2.3.1 试验条件

标准人体模型, X射线管电压70kV, 管电流2.6 mA, 照射时间20 min。

2.3.2 防护材料对散射线的屏蔽效果

将铅橡胶帘、含铅玻璃钢板、含铅有机玻璃3种材料放在介入操作时的位置, 并在材料的前后放置热释光元件,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 测定3种材料对散射线的屏蔽效果, 结果分别为99.7 %, 97.6 %和93.3%。2.3.3防护效果在上述条件下, 介入工作者使用新研制的防护器材后防护效果测试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 介入防护器材防护效果测试结果
3 结果和讨论 3.1

根据国外报导和我们监测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受照剂量比较高, 若工作量较足时, 年剂量可能会超过国家防护规定50 mSv/a, 因此必须加强防护器材研制和剂量监测工作。

3.2

使用新研制的介入防护器材对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减少有明显效果, 其中腹、膝部尤为明显, 减低94.5%~ 97.9%, 胸、头部减低48.2%~ 77.4 %, 手部也有不同程度减低, 而且使用后对医生操作无明显影响。

3.3

防护器材C活动含铅有机玻璃屏, 虽然可自由移动, 但由于床旁防护板B, 不能放得离病人很近, 防护效果较差, 如改做成屋顶行走式防护屏, 效果将提高很多。另外, 含铅有机玻璃的铅当量宜在0.5 mmPb当量上下。

参考文献
[1]
Vano E, Arranz L, Sastre JM. Dosimetric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considerations based on some cases of patient skin injuries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J]. Radiol, 1998, 71: 510-6.
[2]
电离辐射源与效应[R].UNSCEAR, 1993.报告.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1995, 230.
[3]
伊势孝雄, 山崎诏一, 朝仓勉. 心脏カテ-テル检查に おける术者の被曝低减用フ°ロ テ ク タ セ ツ ト[J]. 日本放射线技术学会杂志, 1997, 53: 144.
[4]
才田寿一, 吉岗孝之, 奥西孝弘. 新しい血管摄影用放射线防护具の开发[J]. 日本放射线技术学会杂志, 1997, 5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