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监测方法准确、数据可靠, 必须对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质控和管理。多年来我们使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以下简称TLD)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并采取了有关的质控与管理措施, 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使用CaSO4(Tm)和LiF(Mg, Ti)双元件法, 两种元件均为自行制作[1]。测量仪器为UD-512A型热释光剂量仪, 定期由计量部门检定。元件退火装置为FJ-411型退火炉。元件检测程序为:准备测量(主要是仪器的升温和光源读数的校准)→设定操作(显示高压、加热温度, 设置本底、元件类型和有关参数等)→常规测量(即仪器对元件的测读和数据打印), 最后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 质控和管理措施 2.1 实验室环境条件保障保证测量仪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保持室内地面、台面、仪器表面以及有关与元件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械的清洁; 保证室内空气清洁和适宜的温、湿度。
2.2 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操作者应全面了解测量仪的原理和性能, 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妥善擦(清)洗加热槽和滤光片。在整个测量过程中, 保持加热槽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保证其与元件接触面的清洁; 同时避免滤光片被污染。
2.3 TLD元件的处理和使用保障 2.3.1 元件的清洗新制作的元件, 灵敏度筛选前、常规检测用元件半年以上, 再次使用前、特殊要求高精度测量的元件使用前, 均须进行超声波清洗。
2.3.2 元件的退火每个元件在使用前先行退火。元件退火温度和时间分别为: CaSO4(Tm)—400 ℃, 10min; LiF(Mg, Ti)—400 ℃, 60min。保持退火温度恒定, 准确掌握退火时间, 并随机抽取若干元件进行测量, 以检查其退火效果。
2.3.3 元件的筛选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元件筛选, 并做到:划定妥当的效率区间; 使用3.77GBq镭-226标准源刻度, 照射剂量为LiF(Mg, Ti)-8.73mGy、CaSO4(Tm)-2.62 mGy。
2.3.4 元件及测量的质量考查在放射源刻度室内设置5个不同剂量率的监查点, 每次从待发的元件中随机抽取15~25对作刻度源照射后与待测的剂量元件同时测读, 对元件和测量的质量进行考查。1997~1999年的考查情况表明:剂量在0.5mGy的位点, 91%的测量结果与设定量的偏差在30%以内, 81%的结果与设定量的偏差在20%以内。
2.3.5 TLD的规范传递和佩戴历年来, TLD传递体系为:
其中, A: 市放射卫生防护所; B: 市直管放射工作单位; C: 放射工作人员; D: 区县放射卫生管理机构; E: 区县管理的放射工作单位。市、区县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和各放射工作单位均安排TLD专门管理人员, 以保证TLD规范传递和佩戴。并要求: (1)使用者将TLD统一佩戴于左锁骨部位(铅围裙外面, 遇有特殊情况则按要求的部位和数量佩戴[2]), 自身接受放射性体检时应避免TLD受照; (2)不做放射操作时将TLD放置于非放射场所; (3)妥善保管TLD, 并注意防水洗、防潮、防热、防震等; (4)不得私自开启剂量盒和损毁TLD; (5)人名和TLD号必须一一对应; (6)佩戴周期为1~3月, 定期由专门管理人员依次传递到市放射卫生防护所统一监测。
2.4 参加和组织TLD比对, 系统检验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我们多次参加国际国内TLD比对, 均取得了满意结果。另外对个人剂量自检测单位, 亦定期组织比对, 以保证监测质量。
2.5 加强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管理, 保证监测和评价的科学性建立计算机专用剂量数据库系统, 每月及时输入并处理原始监测数据, 报告结果。计算机操作和检查系统主要包括: (1)人员库(每次新增人员应及时加入该库); (2)数据输入与处理程序和DDOSE1剂量数据库; (3)联库系统和DDOSEO数据库(将单位人名号联接单位名与DDOSE1形成带有编号、单位名称、姓名与剂量的DDOSEO库); (4)核查程序(检查记录是否有误, 并纠正差错); (5)存档程序[按DDOSEO的结构拷贝至DXX(年份) XX(月份)库, 并把DDOSEO的记录加入该库存档; 把DDOSEO中剂量>1200μGy/月的记录加入大剂量(DJL)库中存档]; (6)打印和统计程序。
与监测质控有关的其它措施还包括:
①大剂量核查。对剂量>1200μGy/月者, 先查找原始数据和相关记录是否有误, 如无误, 则通知被监测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 调查原因, 必要时亲自到现场调查、监测, 力求真实可靠。凡经核查确认属于不真实的或工作场所监测结果表明完全没有理由出现该数据时, 则剔除[3]。②对年度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给出不同工作类别的剂量分布及平均剂量, 按统计报表要求统计与报告, 并定期作评价和分析。
3 讨论 3.1据多年实践认为, 影响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是剂量元件的质量、测量操作的误差、退火条件以及剂量计所接受的辐射环境本底水平等; 测量的精度与测量仪器的质量、性能和使用有密切关系。测量仪的质量关键在于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 与仪器的参考光源的稳定性、高压的稳定度、光学系统和光电倍增管的稳定性以及加热盘的性能与维护等。为了控制检测过程的误差、保证检测质量, 对测量的各个环节采取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 对测量仪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维护和保养, 是非常必要的。
3.2任何TLD测量实验室必须有很高的清洁度和适宜的温湿度。保证室内清洁, 可防止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 室内良好的温、湿度可为仪器充分发挥其测量性能提供保证。本实验室使用的UD-512A型热释光剂量仪, 可连续工作1.5~2.0小时, 且仪器光源读数的波动仍小于5%;若是室内温度高(30℃以上)、湿度大, 则将会大大缩短仪器可利用时间。
3.3对元件进行清洗, 是为了去除元件表面的污物, 防止测量中由污物引起的假读数, 也防止污物对元件有效寿命的影响(因为元件在退火过程中, 甚至在读出周期中, 元件表面的污物和油迹会燃烧)。清洗干净的元件, 自然干燥(不宜作人工加热), 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转移、装卸元件应有专用清洁的镊子; 组装元件的佩带盒, 尤其是盒中与元件接触的部分也应保持清洁, 以避免造成元件的间接污染。
3.4无论哪一种热释光元件, 使用前都要进行高温退火, 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元件的本底剂量和上一次测读后的残余剂量信号。退火与快速冷却, 能保持元件的灵敏度不变, 使深陷阱里的电子释放出来, 消除辐照敏化引起的灵敏度增大现象; 同时, 正确的退火, 可保持发光曲线形状不发生畸变, 提高测量的重复性, 降低分散性; 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长短, 由热释光元件本身特性决定。退火时, 应防止温度波动过大损伤元件的灵敏度, 故应密切观察炉火温度有否飘移。
3.5参加个人剂量计比对工作, 得以有机会与其它各监测单位交流经验, 适时发现并纠正监测系统的误差, 使之达到最优化监测状态; 而且能更好地提高监测水平, 增强利用ICRU实用量进行光子个人剂量监测的能力[4]。
3.6大剂量核查是个人剂量监测质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核查分析造成大剂量的原因, 对人为因素造成的假剂量予以剔除, 对确由工作量大或防护条件差等所致的大剂量, 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降低受照剂量。
3.7要搞好个人剂量监测评价工作, 尚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质控方法, 探讨由个人剂量计读数转换为人体有效剂量的方法; 完善个人剂量估算程序及计算机数据库系统, 以便估算、储存、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同时应特别提示, 计算机系统保存的剂量资料是极其珍贵的, 必须力求客观和真实, 因此应设有一定的保密措施[5]。
3.8在整个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中, 管理是质控和监测成败的关键。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放射工作单位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TLD传递者的责任心等, 均影响到监测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 大力加强有关法规标准的宣传, 督促单位和个人协调开展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健全本单位的管理规章, 定期检查人员落实情况, 不断改善监测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工作条件, 严格遵循工作程序与操作规范, 并注意培养和提高监测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把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质量做得更好。
[1] |
王时进, 吴毅, 等. 1986年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其质量保证[J]. 辐射防护, 1989, 9(2): 121. |
[2] |
GB5294-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S].
|
[3] |
辛旺堂, 庄士丽, 等. 山西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研究[J]. 辐射防护, 1998, 18(3): 191. |
[4] |
王其亮, 胡爱英, 等. 参加IAEA/RCA光子个人剂量监测第二次国际比对结果[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4): 207. |
[5] |
杨连珍, 马如维.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职业性照射个人剂量数据微机管理系统[J]. 辐射防护, 1996, 16(3): 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