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是反映辐射损伤的灵敏指标, 但在慢性小剂量辐射效应研究中, 微核的变化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文献报道内容不一。本文将合肥地区放射工作者1996、1998两年微核体检结果加以分析, 探讨微核与工种、工龄间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本地区放射工作者(简称放射组), 1996年82例, 1998年210例。主要工种有医用X射线放射诊断、核医学、工业探伤、教学科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加速器工作者)、其它(辐照应用、小型密封源等)。其年剂量均小于50mSv/a, 放射工龄1~41年。对照组36例, 为非放射工作的正常健康体检者和从事放射工作就业前体检者。
1.2 方法按外周血淋巴细胞微量全血培养法[1], 观察1000个胞膜完整的转化淋巴细胞, 按文献[1]标准计数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
2 结果 2.1 放射组与对照组微核结果比较, 见表 1。各组微核率经U检验, 1996年与1998年间, 1996年与对照组间,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1998年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差异有显著性。各组微核细胞率经χ2检验, 1996年与1998年之间, 1996年与对照组之间,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1998年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差异无显著性。
2.2不同职业受照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比较, 以1998年210例按不同工种分组, 见表 2。
各工种微核率经U检验, 微核细胞率经χ2检验, 工业探伤、核医学、其它三组之间, 医用X射线放射诊断、教学科研两组之间, 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前三组与后两组比较, P < 0.01,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将各工种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 经U检验分析, 工业探伤、核医学、其它三组与对照组之间, P < 0.01, 均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医用X射线放射诊断、教学科研两组与对照组之间, P >0.05, 差异无显著性。
2.3不同放射工龄受照者淋巴细胞微核结果比较, 以1998年210例按不同工龄分为4组。
微核率经U检验, 微核细胞率经χ2检验, 各工龄段差异均无显著性。将放射工龄与相应的微核率, 作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为r=0.1226, t值为1.782, P >0.05, 表明两者相关不显著。
3 讨论 3.1淋巴细胞微核是辐射敏感指标, 但其影响因素较多, 在机体处于慢性小剂量照射状况时, 微核随时间推移不断丢失和形成, 个体差异复杂, 变化不一。白玉书[2]提出, 当微核应用于慢性小剂量放射损伤诊断时, 到目前为止, 还不能用微核率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 对其正常范围也无统一的标准, 这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2本地区放射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表现出一定的辐射效应; 1996年与1998年两个放射组之间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1998年该两项指标比1996年有所下降。
3.3不同职业受照人员因其接触射线种类及防护条件各异, 工作者表现出的辐射效应不一。从表 2可以看出, 本地区工业探伤、核医学、其它三个工种职业受照者微核略有变化, 相对来说工业探伤工作者变化较为明显, 因此其防护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医用X射线放射诊断、教学科研两个工种职业受照者微核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反映出该两项职业工作者的防护措施得力。
3.4 目前各资料所反映微核结果与工龄间的关系不一[3~5]。本文结果, 微核率或微核细胞率不随放射工龄递增, 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不呈直线相关, 各工龄段两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1] |
白玉书, 关树荣, 黄绮龙, 等. X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产额的剂量率效应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4): 234. |
[2] |
白玉书.细胞遗传学指标在慢性放射损伤诊断中的意义[A].1998全国慢性放射损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1998, 65~6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FS200006035.htm
|
[3] |
淋巴细胞微核专题组.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淋巴细胞微核与剂量的关系[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49. |
[4] |
郑巧玲, 李来玉, 张杏坤, 等. 微核检测在射线工作者健康监护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1): 49. |
[5] |
高梅兰, 侯殿俊, 乔建维, 等. 692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3): 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