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执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为加强放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对我市放射工作人员1998年和1999年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放射组为在职放射工作人员, 本次调查53人, 其中男46人, 女7人, 年龄在22~53岁之间, 平均33岁; 放射工龄为2个月~29年, 平均为10年。对照组为未接触射线、化学毒物、未患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健康人共42人, 其中男31人, 女11人, 年龄在20~52岁, 平均32岁。
1.2 项目与方法 1.2.1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按文献〔1〕的方法进行。
1.2.2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采用微量全血无血清培养法, 培养24小时加秋水仙素, 最终浓度为0.02~0.04μg·ml-1, 继续37℃恒温30~36小时后收获。记录畸变类型:双或多着丝粒体、着丝粒和无着丝粒环及断片, 以及可分辨的不对称易位和臂间倒位等。
2 结果 2.1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见表 1。从表 1中可以看出, 放射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但都在正常范围内, 经t检验, 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t=1.32, P>0.05)。
2.2 染色体畸变检查结果见表 2。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为0.83%, 对照组为0.11%。经χ2检验,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31.99, P<0.05)。
2.3放射工龄与染色体畸变之间, 经统计学分析, 各组之间染色体畸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说明我市医用X射线放射工作者在现有的防护设备及工作条件下对血象的损害不明显。
3.2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究其原因, 染色体畸变是电离辐射的敏感指标, 不但出现时间早而且持续时间长〔2〕, 许多报道认为小剂量长期照射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增高〔3, 4〕。本次调查发现各工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无显著性差异, 这是因为本文主要观察的非稳定性畸变仅反映放射工作者前一时段曾受到过照射情况, 而难以反映与累积剂量之间剂量关系。
3.3调查也发现个别医疗卫生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较高, 说明我市仍需进一步加强各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放射卫生监督监测。
[1] |
魏明竟. 临床检验学[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9: 9-57.
|
[2] |
白玉书. 肿瘤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观察[J]. 放射卫生, 1991, 4(2): 79. |
[3] |
四川省协作组. 四川省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剂量与效应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6, 16(4): 252. |
[4] |
杨品清. 30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1):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