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效应, 我们对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的同期, 还对生活环境相近的非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体检, 并对外周血细胞效应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分析对象和指标 1.1 分析对象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医用X射线组), 共245名, 其中男180名(平均年龄38.2岁, 平均放射工龄15.4年); 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业X射线组), 共131名, 其中男118名(平均年龄34.3岁, 平均放射工龄11.2年), 女13名(平均年龄34.7岁, 平均放射工龄10.1年); 非放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对照组), 共240名, 其中男179名, (平均年龄39.2岁), 女61名(平均年龄42.2岁)。
1.2 检测及分析指标白细胞总数; 红细胞总数; 血红旦白值总数; 血小板值总数。均为静脉采血, 用F-820血球计数仪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放射工作人员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如表 1所示, 在4项外周血指标中, 两组放射工作人员均为男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旦白、血小板4项, 女组的血小板1项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医用X射线组与工业X射线组除男性血红旦白1项有显著性差别外, 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别。
2.3两组放射工作人员按放射工龄小于10年, 10~20年, 大于20年分组, 结果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值各工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国内的一些调查证明, 职业受照群体的外周血细胞效应, 主要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旦白、血小板的降低, 而且女性的外周血细胞效应小于男性[1]。对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和对照组的血象分析可以看到, 男性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和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的外周血象变化, 主要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旦白、血小板的降低, 而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变化仅为血小板的降低, 说明女性对辐射的耐受能力较强。此结果与报道[1]相符。
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血小板效应与放射工龄无明显相关关系。可能与防护水平的提高以及机体对损伤的修复能力有关。
一般认为, 长期小剂量照射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2]。而我们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的分析发现, 两组放射工作人员男性的血小板效应都比较明显, 女性仅血小板一项有显著性差别, 这个结果是否说明血小板的辐射敏感性大于白细胞, 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
赵文正, 等.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外周血细胞效应[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36. |
[2] |
刘及, 等. 放射损伤学[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1: 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