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因对疑难疾病的诊疗起积极作用, 在我市放射工作单位已广泛应用, 为了解我市介入放射学诊断及治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 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了本次调查。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1.1 调查仪器FJ-427型热释光剂量仪及LiF(Mg·Cu·P)热释光粉末元件。经计量监督部门刻度校正。
1.2 介入放射学设备一种为带影像增强系统上球管500mA X射线机, 另一种为C形臂X射线机加数字减影(D.S.A)装置。曝光条件上球管为68~105kV、1.2~2.0mA, C形臂X射线机为77~100kV、0.7~1.0mA, 数字减影为555~714mAs, 点片按摄影常规条件。
1.3 调查内容介入放射治疗及诊断工作人员体表剂量。热释光元件佩戴在头部(前额近眉心处, 防护帽内外), 颈部(甲状腺部位、颈脖套内外), 左胸部和腹部、下肢膝关节上10cm处(均在防护服内外布点), 左右手背部及左右肘外侧, 共八个部位12个测点。每次实施操作均有两名医务人员, 记录曝光条件: kV、mA和时间(X射线机自动记时)。为便于比较, 测定结果均换算出每分钟剂量。
2 监测结果 2.1 介入放射治疗致工作人员体表剂量见表 1表 1所测结果为两种类型X射线机操作人员各相同部位接受剂量均值。每种类型X射线机诊治病员均为10例。介入放射诊治所致放射工作人员两上臂剂量最高, 左胸部居中, 两下肢最低。实施操作两位医生接受剂量无差异。
2.2 不同类型X射线机致放射人员体表剂量在介入放射诊治20例病例中使用两种类型X射线机所致放射人员体表剂量见表 2
在实施介入放射学中, 使用上球管的10位病例中肝癌、肺癌及消化道癌变为主, 使用C形臂+D·S·A的10位病例, 仅1例为脑血管造影, 其它9例也为介入治疗, 病例基本相同于上球管。表 2结果说明上球管x射线机致放射人员体表剂量略高于C形臂+D·S·A装置, 但经检验无显著差异。
2.3 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介入放射诊治时, 放射人员的眼、两上臂无防护用品, 其它部位均可用防护用品保护, 其防护用品内外剂量情况见表 3。
表 3所示结果说明防护用品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放射人员的体表剂量, 并有显著差异(P < 0.05)。
3 讨论与分析 3.1本次介入放射诊治剂量调查中, 操作者的不同部位以左胸体表剂量居中, 符合《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规定热释光元件佩戴在左胸以代表全身剂量。防护服内左胸剂量均值为8.08mSv·min-1。调查的20例介入诊治操作时间平均为7.03分钟, 按每周操作3次, 则年剂量为7.67mSv, 是我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4倍。通过调查推算出眼部年剂量为10.51mSv, 手部年剂量为10.51mSv, 均低于《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
3.2防护用品能有效降低剂量, 降低率在9.00 %~24.26 %间, 增大铅围裙铅当量, 使用适合于介入诊治的防护镜和防护手套, 可进一步降低放射人员所接受的剂量。
3.3介入放射诊治中, 工作人员的剂量除取决于X射线机的类型、防护状况、曝光条件外, 照射野大小及操作者熟练程度影响也很大, 因此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 缩小照射野, 精通介入诊治业务, 缩短操作时间, 降低剂量水平。
4 小结通过介入放射诊治剂量水平调查, 南通市介入放射诊治工作人员年剂量为7.67mSv, 较一般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要高, 但仍低于国家规定年剂量限值。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能有效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水平, 增大铅围裙铅当量, 研制适合于介入诊治用防护眼镜及手套。可进一步降低这部分人员的受照剂量。
[1] |
GB5294-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S].
|
[2] |
GB4792-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S].
|
[3] |
胡芳芳, 等. 介入放射学现场剂量测试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2): 112. |
[4] |
侯金鹏, 邓大平, 朱建国, 等.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4(6): 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