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0, Vol. 9 Issue (1): 20-2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1.016

引用本文 

杨文堦, 杨昆, 边疆, 卢玉峰, 陈奕桦, 逯艳华, 杨磊. 图们江水系水中40K放射性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1): 20-2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0.01.0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8-12-28
修回日期:1999-04-08
图们江水系水中40K放射性水平
杨文堦 , 杨昆 1, 边疆 , 卢玉峰 2, 陈奕桦 , 逯艳华 2, 杨磊 3     
吉林省卫生防疫站, 长春 130021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东麓, 图们江水系是沿江居民主要的水源水、灌溉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地, 为了人类的健康, 作者于1984~1987年对图们江水系17条江河、水库中36个采样点采样168个, 监测了水中40K放射性水平。

1 仪器与方法

采用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6400型火焰光度计, 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水中天然钾含量, 再根据每mg天然钾能放出2.8 ×10-2Bq40K来计算水中40K活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图们江水系水中40K放射性水平

图们江水系水中40K比活度(见表 1), 干流高于支流。在1级支流中, 嘎呀河最高, 密江最低。全水系水中40K比活度与文献[1]中该水总β活度呈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为0.8644;与文献[1]中该水悬浮物含量也呈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为0.7886。

表 1 图们江水系水中40K比活度(×10-2Bq·L-1)

吉林省每年6、7、8月份为丰水期, 其余月份为枯水期。全水系丰水期83个样品, 水中40K比活度X±S为(4.56± 2.96)×10-2Bq·L-1; 全水系枯水期85个样品, 水中40K比活度X±S为(5.51±3.31)×10-2Bq·L-1。水中40K比活度, 枯水期>丰水期。

图们江、嘎呀河、珲春河、布尔哈通河、海兰江等5条江河是图们江水系最主要的河流。除海兰江外, 其余4条江河的上游采样点(崇善、太阳林场、春化、亮兵)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源, 这四个采样点水中40K比活度X±S为(2.76±0.67)×10-2 Bq·L-1。除图们江、海兰江外, 嘎呀河、珲春河、布尔哈通河水中40K比活度, 上游 < 中游 < 下游(见表 2)。与其相反, 海兰江则是上游>中游>下游(见表 2)。

表 2 主要河流上中下游水中40K比活度(×10-2Bq·L-1)
2.2 图们江干流水中40K放射性水平

图们江干流9个采样点水中40K比活度(见表 3)呈波浪式变化, 以上游崇善开始, 水中40K比活度由最低值逐渐升高到中游三合达到最高值, 即出现第一个波峰, 然后逐渐下降到甩湾子出现波谷, 到下游圈河出现第二个波峰, 到防川再降至接近甩湾子波谷值后出境。第一个波峰值比第二个波峰值高出93%。从表 2可见, 干流水中40K活度与支流不同, 出现中游最高, 上游最低, 下游居中的特点。

表 3 图们江干流水中40K比活度月变化(×10-2Bq·L-1)

图们江的1级支流主要有6条, 其中嘎呀河最长, 其次是珲春河。其余10条河流都是嘎呀河的1~3级支流。从图们江这两大支流下游入口处水中40K比活度看, 嘎呀河下游入口处图们采样点水中40K比活度为(4.60±0.72)×10-2Bq·L-1, 珲春河下游入口处西崴子采样点水中40K比活度为(2.79± 0.48)×10-2Bq·L-1, 二者均低于干流甩湾子采样点的波谷值(4.75×10-2Bq·L-1), 并且, 西崴子比处在丛山峻岭中的干流上游采样点崇善(3.62×10-2Bq·L-1)还低, 可见, 我国一侧的支流对干流的影响不大。

2.3 水中40K比活度的月变化

本文定点布尔哈通河延吉采样点进行观察, 以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 4)看, 水中40K比活度最低值出现在6月份, 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 2、3、4月份也比较高。从这几年延吉降水中40K比活度看, 雪水40K比活度为(1.42±0.34)×10-2Bq· L-1, 雨水40K比活度为(1.07±0.94)×10-2Bq·L-1, 雪水>雨水。可见上述月变化主要受降水中40K比活度变化和春季沉降高峰的影响。

表 4 延吉布尔哈通河水中40K比活度月变化(×10-2Bq·L-1)

图们江水系水中40K比活度最高值(14.86×10-2Bq·L-1)仍低于国家标准GB4792-84中规定的公众食入浓度限值(1.2×103Bq· L-1), 因此, 仅就40K来说, 作为居民水源水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杨文堦. 图们江水系水体人工放射性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1993, 2(增刊):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