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了解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 评价防护效果, 提高放射防护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1985年我国发布《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 1988年我们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至今已10余年的时间, 现仅对1994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1 测量系统测读仪器为FJ-377型热释光剂量仪, 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TLD-Ⅲ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 核工业部七所生产; 热释光剂量计为LiF (Mg、Cu、P)粉末玻璃管元件(中国医科院放研所提供), 装笔式或徽章式塑料盒中作为热释光探测元件, 经中国计量院刻度。两个月为一检测周期, 由各单位送检。
2 1994~1998年监测结果1994~1998年间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见表 1、2、3。
从表 1可以看出1994~1998年间的平均剂量在1.21~ 1.37mSv·а-1之间, 明显低于年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一, 总体呈下降趋势, 说明了人们防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防护条件的不断改善。但从表 1也可看出, 监测人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分析原因, 除经济因素外, 主要是随着防护监督部门的强化管理, 各单位防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连续几年的监测结果都较低, 使少部分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淡漠。
3.2按工种分类, 以医用诊断X射线和工业探伤人员接受剂量较高, 其中医用诊断X射线操作者中又以基层医疗单位的放射科人员和省级医疗单位的介入放射工作者接受剂量较高。因现场探伤工作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探伤工作人员的剂量。
3.3在实际监测工作中也发现, 有极个别剂量计一次监测剂量偏高, 经现场调查, 多为未按规定配带剂量计引起。如有的将放有剂量计的隔离衣在不工作时将其放置机房中; 也有个别人将剂量计放置于辐射源上, 以"检验"放射防护部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有少数人员将剂量计长期置于X射线机周围, 从而以较高的监测结果向单位提出一些额外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对上述情况加以调查、核实, 剔除不实数据。
4 对策分析 4.1加大对从业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力度, 提高其对做 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按规定将该项工作作为发放、审核上岗证的必备条件, 进一步提高监测率。
4.2加大对临床介入放射工作的管理, 将从事介入放射的临床医生纳入发证管理范围, 加强对其个人受照剂量监测。
4.3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力度。乡镇卫生院一般受地域偏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监测率一直不高, 放射防护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降低收费标准、统一收、发放剂量计等, 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方便。
4.4流动探伤人员,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放射防护难度较大, 重点应放在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和操作规程、防护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