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有放射源仪表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质量控制仪器, 应用面较广。它虽然提高了工业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益, 但随之带来的防护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应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解放射源仪表的安全防护状况, 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 保障从业人员与广大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我们于1998年对郑州市放射源仪表的安全防护状况进行了调查和防护监测, 结果如下:
1 放射源仪表应用状况采用调查表形式, 逐项进行填写, 共调查40个单位, 小型密封型放射源(本文指活度低于3.7GBq)仪表95台。其中料位计52台, 占54.74%, 仪表应用25台, 占26.31 %, 刻度装置7台, 占7.37%, 核子秤6台, 占6.23%, 测井仪4台, 占4.21 %, 医用放射源仪表1台, 占1.05%。应用密封源放射性总活度约122.7GBq。放射源种类与活度见表 1。
![]() |
表 1 放射源的种类及活度 |
本次调查放射源仪表, 均有专人管理。有安全使用保管制度的78台, 占82.10%;源罐外设危险性标志的80台, 占84.21%;有专用源库的66台, 占72.63%。在使用过程中, 保管不当是造成被盗或丢失放射源事故的主要原因, 1996年11月郑州市曾发生一起因保管不当而引起的放射源丢失事故。从1989年10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以来, 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加强了对放射源仪表的安全防护管理, 放射源仪表使用单位也增强了防护意识, 改进了放射源的使用管理措施, 取得了明显效果, 但与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3 放射源仪表防护监测结果分别在距源罐表面5cm、50cm和1m处进行监测, 结果列于表 2。
![]() |
表 2 放射源仪表防护监测结果 |
由表 2可看出, 测井仪、刻度装置、医用放射源罐表面γ辐射空气照射量率较低, 最大值为12.9nC·kg-1·h-1。监测时发现中子水分仪表面剂量最高, 达到309.6nC·kg-1·h-1。从整个监测结果来看, 源罐表面γ辐射空气照射量率均符合《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1], 但从防护最优化角度考虑, 仍需进一步改进防护措施。
4 几点工作体会自1989年贯彻国务院发布的《条例》以来, 随着经常性和预防性监督的开展, 把放射防护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市放射性事故也逐年降低, 自1989年以来, 仅1996出现1例丢源事故。由见, 我们认为, 在今后工作中,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 严格许可制度, 搞好预防性监督和经常性监督放射性工作单位, 必须实行“许可登记”制度, 严禁无证使用放射源仪表, 消除事故隐患。经常性监督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对拥有放射源仪表的单位应经常检查、监督, 做好现场监测、从业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和体检,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尽量避免或减少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4.2 提高放射源仪表使用单位对防护工作的认识放射卫生是比较年轻的一门科学, 许多人不甚了解, 尤其是有的使用单位的主管领导和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工作不重视, 缺乏防护知识, 管理制度不健全, 盲目操作。根据这些,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 让他们了解放射防护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市建立了由主管领导、安技科和放射工作人员三方组成的防护小组, 负责本单位的防护管理工作, 做好自主管理, 这样有利于我们统一监督, 使防护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4.3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凡使用放射性源仪表的单位, 要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 每月至少要检查一次, 认真清理, 如检查放射源的数量, 做到帐物相符, 特别是对长期不用和已退役的放射源, 应统一管理, 并贮存在专用源库; 禁止各单位采取临时存放或掩埋的办法。严防泄漏和丢失, 以消除放射性事故隐患。
4.4 放射源源罐外应设明显的放射性危险标志人们对危险品一般都有一种恐惧心理, 放射源罐外加放射性危险标志后, 工作人员在从事该项工作时就会引起重视, 其他人员也不会轻易靠近, 从而减少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