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我们于1994 ~ 1997年连续4年对全市400余名放射工作人员的血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了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检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为1998年以前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与治疗、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 从中调查健康检查档案比较完全的424名,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0岁; 放射工龄最短1个月, 最长39年, 平均工龄11年。对照组为某企业行政管理人员62名, 其中男37名, 女25名。
1.2 检查项目、方法血象检查使用瑞典AC 970电子血球计数仪。
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法进行体外培养, 秋水仙素在培养结束前6小时加入, 培养结束后, 用常规法低渗、固定、空气干燥、Giemsa染色、镜检, 采用盲法阅片。染色体每例分析100个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在光学显微镜下选择染色体形态完整、分散良好者观察其染色体结构畸变。染色体畸变需经二名专业人员, 共同判定。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采用培养法。
2 调查结果 2.1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查结果见表 1, 放射组白细胞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有显著性。而放射组白细胞均值有逐年回升趋势。
![]() |
表 1 放射组与对照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查结果比较 |
放射组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见表 2。染色体畸变中主要以断片、断裂为主, 经统计学处理, P < 0.05。说明放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但近4年的查体结果比较, 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 |
表 2 放射组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 |
放射组与对照组微核细胞率比较见表 3。经统计学处理, P < 0.01, 说明二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
表 3 放射组与对照组微核细胞率比较 |
此次调查的我市424名放射工作人员, 以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为主, 其次是工业X射线探伤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1992年以前, 我市的医用X射线装置主要以300mA以下X射线机为主, 防护条件较差, 防护意识薄弱, 1994年以后, 随着500mA以上隔室操作的医用射线装置及CT的广泛应用, 防护条件逐步改善, 至1997年已淘汰了200mA以下防护条件较差的X射线机; 野外工业X射线探伤采用了移动式防护房; 固定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不断加强。随着《条例》的贯彻落实, 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逐渐增强, 放射防护设施逐步完善。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 1994年以来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有了逐年的提高, 但与对照组相比较, 白细胞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我市的放射防护工作仍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