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剂量监测是辐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监测数据可为辐射防护评价和放射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因此, 必须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近几年, 我省的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由5家增加到13家,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我们通过多种措施加强了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
1 组织保障措施 1.1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规, 反复强调剂量计佩带注意事项, 使放射工作人员能自觉、认真地按要求佩带个人剂量计, 从而减少了虚假数据的出现。
1.2对监测周期内超过剂量当量限值十分之三的人员均进行复查。如剂量真实, 则改进其防护措施; 如有虚假, 在统计数据时剔除该数据。
1.3各放射工作单位固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剂量计的领取、发放和回收, 并与组织者联系剂量计的到期更换等事宜, 保证了剂量计按期佩带和回收。
2 技术措施 2.1 定期筛选刻度剂量元件对反复使用中的元件每1~ 2年进行一次清洗, 按5%的分散度筛选、分档并刻度。
2.2 严格控制退火条件在剂量元件发放前1 ~ 2天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条件为专用退火炉140℃ 10min(LiF(Mg.Cu.P)元件), 快速冷却至室温。若剂量计不能马上发出, 则放入铅屏蔽室中, 以防增加本底照射。对原受照剂量较大的元件重复退火, 充分消除残留剂量。
2.3 严格控制本底剂量目前, 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剂量较低, 为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必须严格控制本底剂量。为扣除剂量计在存放、运输旅途及监测周期内接受的环境本底剂量, 每个监测周期均在被监测单位存放本底剂量计。
2.4 参加检定及比对, 保证监测质量及剂量计校准的朔源性省防疫站多次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检定和质量控制比对, 并多次取得较好成绩。1993年参加了中国计量科学院组织的全国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检定, 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1]。1997年和1998年两次参加了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监测所组织的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控制比对。这两次比对采用国际通用的深、浅部剂量当量指数Hp(d)提供结果, 并估算能量。能量估算符合率100 %, 剂量偏差均在±6 %以内。
2.5 组织全省比对, 提高监测质量为加强全省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提高监测质量。省防疫站于1995年和1998年先后组织了两次全省的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控制比对。比对采用盲样监测。各参比单位按要求提供退火后的剂量计, 由省防疫站统一辐照一定剂量后, 返回参比单位测读。用参比单位的常规刻度因子计算结果后交省防疫站评价。1998年参加全省比对的有9个单位, 按评定值与约定真值偏差小于30%为合格评定。有5家单位合格, 占参比单位数的56%, 而1995年第一次比对仅占20 %[2]。按各剂量点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偏差小于30 %计, 1998年比对结果中有31个点合格, 占总数的69%, 而第1次比对仅占48%。两次比对除各有1家的结果无可比性外, 第2次偏差的分散性较第1次显著下降。总之, 全省质控比对结果第2次较第1次有显著改善。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从两次全省质控比对结果来看, 偏差较大的单位, 其结果有共同的特点, 即每组偏离的百分数相近, 且同为正偏差或负偏差, 说明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其主要原因是未对剂量元件进行及时、严格的筛选与刻度。个别单位结果无可比性, 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无专用退火炉及未对元件进行筛选、刻度等造成的。鉴于此, 建议如下:除继续加强个人剂量计佩带质量、严防弄虚作假等行政措施外, 还要定期对剂量元件进行筛选分组、刻度; 如本单位无条件, 应主动到计量权威部门辐照元件, 定期地对剂量元件筛选分组、刻度; 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 应送专业人员到上级单位培训。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个人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JJG593-89.
|
[2] |
孙淼, 等. 山东省首次热释光剂量测量质控比对结果及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1):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