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起步于50年代末期。到了1985年, 卫生部发布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5294-85)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85)卫防字第71号], 从此, 在卫生部的领导下, 全国性的个人剂量监测就逐步开展起来, 并在全国形成了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网络。1989年, 国务院第4号令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它是开展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的基本法规, 它的发布, 使我国依法进行放射防护监督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也和其他领域一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 面对挑战, 克服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 使我国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健康而又可持续地发展, 是急需考虑, 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全国个人剂, 监测现状 1.1 基本情况全国现有放射工作单位约6万家, 放射工作人员约20万人, 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包括自主监测单位)近20个, 使用的读数器90%以上为国产, 95%以上的探测器为LiF(Mg, cn, P)。随着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及有关法规的修订, 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总数将会明显增加。为了实现卫生部提出的到2000年把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率提高到90%以上的目标, 全国的个人剂量监测机构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1.2 测量的技术水平下面通过比对结果来大致说明我国个剂量测量的技术水平。表 1为1995和1997年国内组织的个人剂量计比对的结果。表 2为1995至1997年, 在第二次个人剂量计国际比对中, 国内参加比对的实验室与亚太地区实验室的比较。表 3为在第二次国际比对中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10%的实验室。由表可见, 我国的测量技术水平稍好于亚太地区, 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实验室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以1996年为例, 各省区市的实监测人员总数的范围为193~5137人, 全国实监测人员总数为6.7万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占60%。各省区市的监测率范围为11.7%~98.9%, 全国平均为36.5%。97%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年剂量当量 < 5mSv,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4mSv, 实测年集体剂量当量为97人·Sv。表 4为自1985年以来, 全国个人剂量监测变化的情况。由表 4可见, 全国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省区市数量逐年增加, 实监测人员总数逐年上升, 全国平均监测率逐年提高, 人均年剂量当量基本是下降趋势, 实测集体年剂量当量逐年加大。(由于监测人数增加)。但是1991和1992年监测的省区市数突然减少到15个和13个, 这可能是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
自1994年10月南京会议以来, 在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标准化和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1.4.11995年和1997年分别组织了个人剂量计比对(如表 1所示)。1996年抽取了31个单位, 开展了与个人剂量监测周期相关联的盲样监测。
1.4.2举办了"全国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和统一方法培训班"和"CR-39中子个人剂量计使用方法培训班"。
1.4.3编写了1994、1995和1996年度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情况通报。
1.4.4研制了过滤型鉴别式热释光个人剂量计, 主要用于测量CIRU的新实用量——个人剂量当量Hp(d)。此剂量计具有鉴别光子能量和大致判别光子入射方向的功能。原则上该剂量计的佩戴盒可以与现有的任何热释光探测器组合构成鉴别式个人剂量计, 目前已有实验资料并可以应用的是其分别与LiF(Mg, Cu, P), 圆片ø4.5mm×0.8mm, 玻管ø2mm ×12mm, 粉末80-200目, 以及敏化LiF(Mg, Ti)方片5mm×5mm×O.8mm等组合而成的鉴别式个人剂量计。用其与LiF(Mg, Cu, P)ø4.5mm×0.8mm组成的个人剂量计参加了IAEA/RCA组织的个人剂量计第二次国际比对, 在两个比对阶段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表 3表明, 参加比对的三十多个实验室中, 只有两个实验室(4号和14号)在两个比对阶段中均取得了"平均偏差"小于10%的好结果, 其中14号便是我们的实验室在这次比对中的编号。
1.4.5为尽快推行ICRU的新实用量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准备工作:在1995年内蒙会议上, 报告了"外照射辐射防护中的几个实用量的进展与应用"; 在1996年重庆培训班上, 讲授了"用CIRU的新实用量实施光子个人剂量监测的方法", 研制并批量加工了过滤型鉴别式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佩戴盒, 到目前为止, 已有50个单位购买了此盒; 1997和1998年连续组织了两次用Hp(d)提供比对结果的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 1995~1997年参加了IAEA/RCA组织的第二次个人剂量计国际比对; 放卫监科字[1998]第001号印发的〈1998-2000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计划要点〉, 提出在200年以前, 逐步实现用Hp(d)进行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 并在"关于1998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的安排"中提出于下半年在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中开展用Hp(d)进行个人监测的试点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测率低根据1996年的统计, 全国平均监测率约为40%, 最低的省仅为10%左右。根据CIRP60号报告、UNSCEAR 1993年报告、卫生部第52号令, 以及正在修订的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 我国的放射工作人员总数还将会大大增加, 如果我们提高监测率的速度跟不上, 那么我们的监测率将会变得更低,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从现有法规讲, 监测率间题是一个执法问题, 从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的意义讲, 监测率间题也是一个监测质量的问题。卫生部要求到200年使全国平均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 如何达到, 有什么具体措施?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2 监测分散如前述, 全国共有个人监测机构近20个, 若按1996年全国实监测总人数约7万人计算, 那么每个单位平均实监测约350人。事实上, 核工业部门每年监测几千人就有约10个单位来完成, 卫生部门有些省市每年监测几千人甚至要10多个单位共同开展工作。这样分散的监测机构, 对统一质量控制、新技术推广应用, 监测成本的降低和监测质量的提高等都是极为不利的。监测机构分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3 监刚项目单一就全国而言, 特别是卫生系统, 绝大多数只开展对X、γ辐射的全身外照射个人监测。中子、β个人监测、手部个人监测, 以及内照射个人监测等, 开展的很不够或根本没开展。这将影响我国个人监测的整体质量水平。
2.4 我国的个人监测至今仍然是封闭式的我国改革开放己近20年, 各行各业国际交往日益扩大, 而我们的个人剂量监测领域, 却至今仍然保持着封闭状态, 很少有国际交流。这对改变我们的落后状况, 进一步提高监测技术水平是非常不利的。
3 加强个人剂里监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3.1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核能发展和射线应用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也是基本的国情资料, 继续搞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2积极贯彻卫生部第52号令, 努力实现全国第三次放射卫生工作会议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监测率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此, 在现有管理体制下, 加强法规宜传, 强化执法力度和组织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3在深化改革, 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 为了保证全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应筹建股份制个人剂量监测服务公司, 以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式, 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服务。
3.4积极创造条件, 满足放射防护的需要, 逐步扩大监测项目, 开展手部个人监测、β个人监测, 中子个人监测, 以及内照射个人监测。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间的学术技术交流, 促进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的提高和该项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