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内容,它可提供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放射损伤临床诊断提供剂量依据,为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水平作出评价。现对1995、1996年度我站的监测情况进行总结。
1 监测方法依照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接受外照射的工作人员,在左胸前配带一个人剂量计。测读仪器为FJ-377热释光测量仪, 材料为LiF(Mg, Cu, P)粉末,热释光剂量元件由我站制备发放到各基层防疫站和放射工作单位,经使用后由我站统一测量, 出具监测报告,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査核实。
2 监测结果根据1995、1996年度的监测情况,对监测次数在每年4次以上的人员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经统计分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1 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见表 1。
![]() |
表 1 1995、1996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统计结果 |
由表 1可见, 1995、1996年度参加监测的总人数分别为895人次,列人统计的人数为782人次,占监测总人数的87.3%, 人均剂量当量为0.83mSv。
2.2 放射治疗人员监测情况见表 2
![]() |
表 2 1995、1996年度放疗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
在我站开展监测的人群中,放射治疗占很大比例,包括钴治疗机和医用加速器工作人员,1995、1996年度监测总人数为490人次, 占我站监测总人数一半以上,年均剂量当量为0.83mSv。就放射治疗不同岗位而言,放疗医师低于放疗技师、物理人员和维修人员。放疗医师和放疗技师显著性检验结果P<0.01(t为8.889),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2.3 医用X射线人员监测情况见表 3
![]() |
表 3 1995、1996年度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
医用X射线人员分为X射线诊断和介入治疗人员,由表 3巧见,1995、1996年度年均剂量当量介入治疗人员高于X射线诊断人员。显著性检验结果P<0.01(t为4.379),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从1995、1996年度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均剂量当量低于国家个人剂量限值, 其中约97%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在国家年限值的十分之一以下,说明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体检、培训,增强了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同时防护状况的改善, 使得年均剂量当量保持较低水平。
3.2在我站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人群中,放射治疗中放疗技师和医用X射线中介入治疗人员接受的剂量最高。这是由于放疗技师需经常要调试机器、介入治疗人员常常需要在床边工作,同时放疗医师、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防护多为隔室,接受大剂量的可能要低于放疗技师和介入治疗人员,故在平时工作中应特别注意放疗技师和介人治疗工作人员的防护。
3.3当样本量较大时,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呈对数正态分布,为此引人年剂量当量几何均值。以表 1中放射治疗工作人员为例, 1995、1996年度在15~50mSv之间的只占该工种列入统计人员的0.9 %,但其剂量贡献占28.0 %,年均剂量当量为0.83mSv,年剂量当量几何均值为0.39mSv, 年剂量当量几何均值反映了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就不同放射工种而言,年剂量当量几何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非医用加速器、辐照、放射治疗、X射线诊断、核医学, 这与实际工作情况基本相符。建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时可引入年剂量当量几何均值。
[1] |
岳锡明, 等. 江苏省个人剂量监测的回顾与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增刊): 77. |
[2] |
王时进, 等. 1981年~1990年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监测[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增刊):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