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治疗机照射野内有用线束不对称性是钴治疗机照射野剂量分布特性的重要指标, 也是衡量和检验钴治疗机工作性能的试金石。我国现行的标准《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1-1996)[1]对其监测方法较过去使用的标准《医用远距治疗γ线放射防护标准》(GBW3-80)[2]有所改变。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两种《标准》的测量结果差别较大, 认为新《标准》提供的测量方法有不合理的地方。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讨论。
1 方法与仪器测量16台钴治疗机, 包括加拿大生产的3台, 美国GE公司生产的1台,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生产的7台,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5台, 成都核动力研究院设备制造厂生产的1台。用《标准》(GB16351-1996)和《标准》(GBW3-80)所规定的监测方法对上述16台钴治疗机进行监测。
GB16351-1996规定[2]:γ源置于照射位置, 取常用源皮距, 10×10cm2的照射野, 距照射野中心4cm的四边上的测得值之差中的最大值除以照射野中心的监测值即得照射野内有用线束不对称性(下称"方法1")。GBW3-80规定[1]:γ源置于照射位置, 取常用源皮距, 10×10cm2的照射野内, 以照射野中心为园心, 在半径为3cm的园周上任选等距离6个点检测有用线束的照射量率。以其相对偏差表示照射野内有用线束不对称性(下称"方法2")。
测量仪器:Farmer2570剂量仪0.6cc的电离室。
2 结果与分析GB16351-1996和GBW3-80所规定的照射野内有用线束不对称性都是不大于5%。用"方法1"测量有14台钴治疗机超过标准; 用"方法2"测量有3台钴治疗机超过标准。用"方法2"测量超过标准3台钴治疗机, 而用"方法1"测量同样也超过标准。用"方法1"测量符合标准的, 用"方法2"测量同样符合标准。两种方法监测合格率相差甚远, "方法1"为12.5%, "方法2"为81.3%, (见附表)
两种监测方法监测结果数值相差较大。用"方法1"监测, 数值范围在1.6~14.8%之间均值7.77%;用"方法2"监测的结果, 数值范围在0.3~8.6%之间均值2.62%。
3 讨论用"方法1"和"方法2"对钴治疗机照射野内有用线束不对称性进行监测, 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别。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主要在监测点的位置和结果的表达上, 其它诸如照射野面积、源皮距等都相同。笔者认为以前使用的《标准》(GBW3-80)所规定的临测方法比较合理、科学。
钴治疗机照射野边界附近有一个由大到小的剂量渐变区域即半影, 其宽度确定是根据照射野中心剂量的20~80%或10~90%的一个区域(50%是照射野的边界), 我国规定经修整的半影区宽度应小于10mm。GB16351-1996规定照射野内有用线束不对称的监测点设在距照射野中心4cm的四边上, 这与照射野半影区靠近, 剂量渐变梯度较大, 因此在这里测到的值表示不对称性不太准确; 其次因为监测点离半影区太近或就在半影区范围内, 测量时电离室摆放位置稍差一点, 就会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照射野内有用线束的不对称性主要说明放射源颗粒均匀性和放射源置于照射位置时源在机头中位置准确与否。用"方法2"所规定的监测方法就足以说明放射源颗粒的均匀性也能初步反映源在机头中位置准确与否, 况且在标准中还有一项指标(照射野边界与灯光野边界之间的偏差)直接反应源的位置准确性。在结果的表示上"方法1"也不够准确, 用四点的监测值之差的最大值除以照射野中心测得值, 既然是对称性就应是四个条件相同点测得值的相对偏差。相反"方法2"结果表示方法就合符道理。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1996)。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远距治疗γ线放射防护规定(GBW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