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8, Vol. 7 Issue (2): 93-9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2.018

引用本文 

贾明轩, 范瑶华, 刘玉珠, 戴铁成. 6种常规CT检查病人所受剂量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2): 93-9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2.018.

基金项目

本题受国家教委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的资助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06-02
修回日期:1997-11-04
6种常规CT检查病人所受剂量的研究
贾明轩 , 范瑶华 +, 刘玉珠 , 戴铁成     
中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 沈阳 110001

X射线CT断层扫描装置自1972年开发应用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近代医学诊断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 CT检查给予病人所带来的辐射剂量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为评价CT检查过程中病人所受剂量, 最近英国NRPB报道了一种新方法[1]。这种方法是利用蒙特—卡罗技术模拟旋转X线束在人体数学模型中光子的吸收和散射计算出了CT器官剂量归一化转移因子。本文将利用这一方法计算出我国6种常规X射线CT检查过程中病人所受的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CT扫描装置

选用Somatom DRH型全身CT扫描机, 检查所用条件为:电压125kVp, 毫安秒210-550mAs, 滤过2.2mmAL+0.25mmCu。

1.2 CT剂量学指数(CTDI)的测定

选用固体LiF(Mg、Cu、P)热释光元件测量出CT装置在不同扫描条件下不同层厚的单层中心轴剂量曲线, 由中心轴剂量曲线推算出CT装置不同扫描层厚的CT剂量学指数。测量示意图和典型单层中心轴剂量曲线如图 1图 2所示。

图 1 CTDI测定示意图

图 2 单层中心轴剂量曲线及CTDI的确定
1.3 器官剂量的计算

应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技术计算出的CT器官剂量归一化转换因子和测定的CT剂量学指数以及病人检查过程中所选用的条件, 计算出病人的主要组织或器官的器官剂量[1]。即:

式中, 是指某一组织或器官所对应于蒙特—卡罗数学模型中扫描区域上的C T归一化器官剂量转换因子之和, P是压缩因子。即:

式中, w是名义层厚, n是扫描层数, c是床进动距离。

1.4 有效剂量的计算

根据ICRP 60号报告, 有效剂量为:

式中, E是有效剂量, HT是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 WT是组织或器官的权重因子。

2 结果与讨论

附表给出了6种常规X线CT检查过程中病人主要组织或器官的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计算结果。

附表 6种常规CT检查病人所受的平均剂量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 这6种常规X线CT检查病人所受剂量和林春培等人报告的结果相比, 均略低于他们给出的结果[2]。这个差异主要是来源于检查机器的不同所致。

1991年英国NRPB P.C.Shrimpton等人报道了这6种CT检查过程中在不同CT型号中的病人剂量水平[3]。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型号CT装置在相同检查过程中病人所受剂量相差较大, 其中SomatomD RHCT装置在其它CT型号在检查过程中给予病人的剂量最小。既使在相同检查过程中, 所选用的照射条件以及扫描条件的不同亦会给病人剂量带来较大的差异。

从计算结果中发现这6种常规CT检查病人所受剂量远远大于相应的常规X线摄影检查, [4]它们剂量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 CT检查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潜在危害。所以在对病人进行CT检查时一定要进行代价—利益分析,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 优化选择扫描条件, 减少病人所受剂量。

参考文献
[1]
D. G. Jones and P. C. Shrimpton. Survey of CT practice in the UK, Part3, NRPB-R: 250, 1991.
[2]
林春培, 郑石芳, 陈艳, 等. 五种CT检查受检者受照剂量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5, 4(3): 159.
[3]
P. C. Shrimpton, D. G. Jones, M. C. Hillier, et al. Survey of CT practice in the UK. Part2. NRPB-R: 249, 1991.
[4]
贾明轩, 刘晓东, 戴铁成, 等. 六种常规X射线摄影检查病人所受剂量的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5,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