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8, Vol. 7 Issue (2): 123-12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2.042

引用本文 

杨苍珍, 赵智慧, 张冷梅, 杨恩普. 铅与X射线复合作用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的影响[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2): 123-12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2.04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07-21
铅与X射线复合作用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的影响
杨苍珍 , 赵智慧 , 张冷梅 , 杨恩普     
河北省放射卫生研究所, 石家庄 050071

X射线从业人员在应用射线的同时, 又使用铅胶制品进行自身防护。有可能同时受到铅与X射线两种有害因子的作用。目前, 有关铅与X射线复合作用对外周血象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大鼠为实验动物, 观察铅和X射线复合作用对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选用180~200克Wistar种健康大鼠4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以下4组:

1.1.1 对照组

经口灌饲浓度为1.5%的淀粉糊, 每天1次, 连续10次。

1.1.2 染铅组

经口灌饲溶于1.5%淀粉糊的醋酸铅(国产, 分析纯), 剂量为86mg/200g体重[1]。每天染毒1次, 连续10次。

1.1.3 X射线照射组

同对照组, 只经口灌饲浓度为1.5%的淀粉糊, 每天1次, 连续10次。于灌饲3天后, 进行单次X射线全身照射, 剂量为1Gy。照射条件:180K V, 15mA, 0.5mmCu, 焦皮距30mm。

1.1.4 铅加X射线(复合)组

按染铅组, 灌饲铅, 于3日给予单次X射线照射, 剂量与照射条件同X射线照射组, 照后继续给铅至10次。

1.2 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

取大鼠尾静脉血, 按常规方法进行计数。

各组动物均观察三个不同时间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 即:灌饲处理6天(或照射后3天); 灌饲处理(10天)结束(或照射后7天); 灌饲处理结束后5天(或照射后12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 1表 1表明:染铅组与对照组比较, 饲铅后6天, 白细胞总数则升高; 10天后更为明显, 而15天后(即处理结束后5天)降至正常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小剂量毒物刺激作用"有关[2]。铅属于低毒化学物质, 由于毒性物质对生物体的双向性, 低剂量毒物引起细胞或机体的兴奋(刺激)效应, 使机体免疫和造血功能增强的缘故。X射线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照射后3天表现为明显降低, 至7天稍有变化, 至12天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电离辐射可造成机体骨髓造血和免疫功能抑制, 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3]。本实验结果与此相一致, 1GyX射线照射可致大鼠产生放射损伤, 表现为白细胞总数降低。

表 1 各组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比较

铅加X射线复合组与对照组和染铅组比较, 白细胞总数均降低。因为染铅组白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 而铅加X射线复合组却低于对照组, 说明X射线照射是引起复合组白细胞数降低的主要原因。

铅加X射线复合组与X射线照射组比较, 不同时间的白细胞总数略有升高。但差别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铅加X射线复合组动物, 照射前已连续染铅3天, 使白细胞数明显升高, 再进行X射线照射, 白细胞数虽有降低, 但比单纯X射线照射仍维持较高水平。其机理或许是铅促进幼稚细胞转化为成熟细胞并动员至外周血, 减低了对射线的敏感性所致。

2.2 对外周血红细胞总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 2表 2表明, 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对小剂量射线不敏感和小剂量铅对红细胞数影响不大之故。

表 2 各组间外周血红细胞总数的比较

本实验结果表明:小剂量铅可使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 X射线照射使白细胞总数显著降低; 铅与X射线复合作用使白细胞总数比染铅组偏低, 而比X射线照射组偏高, 但无明显差异。铅、X射线和二者复合组对外周血红细胞总数均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恩普, 等. 醋酸铅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J]. 河北预防医学, 1995, 1(3): 45.
[2]
陈德清. 低水平电离辐射有益效应探讨的新进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6, 6(4): 269.
[3]
张军宁, 等. 人尿集落刺激因子对受照小鼠的保护作用[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5, 13(4):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