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8, Vol. 7 Issue (1): 46-4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1.028

引用本文 

于夕荣, 樊树明, 杜玉兰. 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32年动态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1): 46-4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8.01.02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10-10
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32年动态分析
于夕荣 , 樊树明 *, 杜玉兰 *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济南 2500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济南市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逐年增加, 为保障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并为进一步改善卫生防护条件提供依据, 我们于1964、1977、1985、1989、1993、1996年先后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了体检,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从事放射诊断、工业探伤、核医学临床应用等的放射工作人员4651人次(其中1964年119人, 1977年95人, 1985年314人, 1989年1252人, 1993年1321人, 1996年1550人), 及非接触射线人员(对照组)347人。

1.2 内容和方法 1.2.1 临床检查

内科: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易倦、记忆力减退、心悸、食欲不振、牙龈出血等。皮肤科:皮肤干燥、粗糙。甲纵脊、带状色甲、角化过度、皲裂疣状突起。眼晶状体检查:用0.5 %复方托品酰胺散瞳8mm大小在裂隙灯(苏州YZ-5B型)下详查晶体混浊度, 混浊点大于5个称晶体混浊。

1.2.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试管法)及分类, 血红蛋白(氰化法), 血小板(草酸铵法), 遗传学指标:染色体畸变分析(全血培养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检查 2.1.1 内科

不同时期放射工作人员临床症状发生率有逐次减轻的趋势, 但某些指标如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心悸、食欲不振、牙龈出血等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有临床症状者多发生在放射工龄长、年龄大的放射工作者中。1989、1993、1996年查体分别发现慢性放射病患者5人(0.39%)、4人(0.30%)和2人(0.13 %), 前三次查体未见。反映出长期接触射线后出现的远期效应。

2.1.2 皮肤科检查

1989、1993、1996年查体发现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别为20人((1.60 %)、28人(2.21%)和16人(1.03 %), 1964、1977年及工龄短者未发现。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在放射工龄大于25年的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 说明这部分人皮肤的损伤主要是长期小剂量照射所致, 并且与局部过量照射有关。

2.1.3 眼晶状体检查

眼晶状体是对射线较敏感的器官之一, 长期从事放射工作可造成一定损伤。六次检查表明:晶状体混浊检出率1964年为26.0%, 1977年为50.5 %, 1985年为92.4 %, 1989年为88.25%, 1993年为89.70 %, 1996年为62.3%, 似有逐次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检查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提高有关。但六次检查晶体混浊率与对照组(17.82 %)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按国家标准[1], 1989年查体发现近似放射性白内障患者3例, 占受检人数的4.38%, 其他五次检查及对照组未发现类似患者。

2.2 实验室检查 2.2.1 血液系统 2.2.1.1 外周血象均值

不同时期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数等均值均在正常范围, 无明显差异。说明从群体分析小剂量慢性照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辐射效应不太明显。

2.2.1.2 异常血象检出率(见附表)
附表 不同时期异常血象检出率(%)比较

附表看出, 不同时期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总数低于4.0 ×109/L或高于10.0 ×109/L、血红蛋白小于100g/L, 淋巴细胞比值大于40%、血小板小于100×109/L检出率及异常血象总检出率有逐次降低的趋势。1996年异常血象总检出率(21.10%)比1964年(93.27%)降低了77.38 %, 这可能与近年来防护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有关。但1996年异常血象检出率与正常对照(6.72 %)相比, 仍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说明济南市某些放射工作人员仍存在一定的外周血细胞辐射效应。其主要变化特点是: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总数的下降和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对增高。这可能是由于骨髓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 致使造血细胞受损, 造成外周血白细胞下降, 而慢性照射对脾脏的损伤可呈现增生性反应, 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

2.2.2 遗传学指标

染色体畸变是辐射效应的敏感指标, 1989年对82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表明, 染色体畸变率(0.32 %)较1982年97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均值(0.85 %)降低了62.35 %, 但与对照组相比(0.14%), 仍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提示近年来某些放射工作人员仍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 因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与照射剂量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3]

3 小结

本文报道了济南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三十二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射线有关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易倦、乏力、食欲不振等逐年减轻;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4.0 ×109/L或高于10.0 ×109/L、血红蛋白小于100g/L、淋巴细胞比值大于40%、血小板小于100×109/L检出率及异常血象总检出率逐次降低, 但与正常对照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因此, 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改善防护条件, 将是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性血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3-87).
[2]
刘树铮. 医学放射生物学[M]. 第一版.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6: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