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全面了解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们于1993年底至1996年初对辽宁省省管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省级大医院、部分大型企业、合资企业及一些科研院所的放射工作人员, 共1496例, 其中男1132例, 女364例; 年龄18~67岁, < 40岁者占2/3;工龄0~43年, 其中 < 30年者占90%, 上岗前检查占6.5%。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586例(X射线组), 接触α、β、γ、n的医务人员和各类工程技术、科研人员910例(核素组)。既往已诊为急性放射损伤2例, 放射反应1例。
1.2 接触射线情况主要是通过详细询问本人情况, 部分从有关部门获知, 并参考历年来放射监测数据[1], 推算他们的年受照剂量当量为0.46~ 4.03mSv, 其中绝大多数在1.1~1.5mSv·a-1。
1.3 体格检查① 仔细询问既往史、家族史、自觉症状等。②内科、神经科、皮肤科、眼科检查。③全部检查血、尿常规, 肝功、HBsA g; 大多查了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 部分查了免疫球蛋白。④大部分做了心电图、B超检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自觉症状按出现的频率依次为疲乏无力、头昏痛、脱发、记忆减退、睡眠障碍、易激动等。多始于接触射线2~10年, 并有随工龄增加而症状增多、加重的趋势, 但经统计与接触射线的种类及性别无明显关系。
2.2 阳性体征除98例血压>18.5/12kPa, 部分人心率 < 60次/分或有心律紊乱, 个别肝脾肿大外其余大多数无阳性体征出现。
2.3 眼科795例中有137例的晶状体后极后囊和/或前极前囊下皮质有点、片状混浊, 部分伴有空泡。其中X射线组占21.09%, 核素组占13.2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5)。晶体大片混浊者工龄多在20年以上。
2.4 实验室检查 2.4.1 白细胞总数1496例中有121例曾重复检查。在1617人次检查中异常131人次(占8.10%), 最低2.1 ×109/L, 最高19.2 ×109/L, 详见附表。
从附表中可知在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 X射线组多于核素组, 且两组的异常率均有随工龄增加(< 30年时)而增高的趋势。在其高于正常值虽两组皆多见于 < 20年时, 但核素组更明显。
2.4.2 血红蛋白量1617人次检查中79人次异常(占4.89%)。其中>170g/L 73人次, < 100g/L仅6人次。X射线组异常率约为核素组的2倍,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但两组异常均未显示与工龄明显相关。
2.4.3 血小板数共有80人次异常(占4.95%)。在其增高方面核素组是X射线的3倍, 反之X射线组是核素组的2.5倍。两方面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 0.05)。
2.5 细胞遗传学检查 2.5.1 微核率1211例中共90例>3‰, 最高达6 ‰, 异常率为7.4%, 其中X射线组为9.06%, 核素组为6.21%,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5)。两组均呈逐年递增之势, 不同处仅在工龄>30年时X射线组异常率继续升高, 而核素组略降。
2.5.2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型畸变以单体断片为主, 部分可见单体断裂、双体断裂, 而双着丝点、微小体等少见。染色体畸变率在1194例中28例>2%, 最高达5%, 异常率为2.35%,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核素组异常率在工龄 < 30年时呈逐步递增趋势, X射线组异常无明显规律性。
2.6 免疫系统核素组166例检查了免疫球蛋白。IgG异常65例, 其中56例 < 88/L; IgA异常66例, 其中53例>38/L; IgM异常66例, 其中 < 0.58/L 25例, >28/L 41例。这三项异常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工龄≤ 10年时。IgG、IgA、I gM含量的均值虽全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各项皆随工龄增加而逐步递减, 不同点只在于当工龄>20年时前二者均值略回升, 而后者继续下降。
2.7 辅助检查 2.7.1 心电图1322例中202例异常(占15.28%), 其中125例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者仅6例; 男77例为心律紊乱、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虽X射线组异常率稍高, 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异常中以工龄>20年者居多。2.7.2 B超841例中127例存在各种异常(为15.10%)。如胆囊结石、脂肪肝、肝脾肿大等,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3 讨论本调查结果表明外周血的异常多见, 尤其是白细胞总数, 这与许多学者的观点一致。但此次调查显示白细胞异常中1/3为降低, 2/3高于正常, 血红蛋白量亦是升高者居多, 这与以往的调查[2、3]不同, 却与近年来临床所见类似。这些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增高者基本查不到其它原因, 症状多轻微, 有些观察多年变化不大。对此我们认为:20多年前由于各种原因使部分人员受到较大剂量照射, 骨髓造血系统不同程度受到抑制。而现在年轻放射工作者占多数, 受照累积剂量很低。一般远不足以对骨髓造成抑制, 而可能起到某种刺激作用, 使机体抗损伤能力大大加强, 修复已占优势, 反映在外周血方面就可表现为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增多等, 这一结果与低剂量辐射对生物机体具有某种刺激或兴奋的有益作用的观点[4]相吻合。但为何白细胞数升高更多见于核素组目前尚不清楚, 外周血象的这些新变化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本调查表明染色体畸变率核素组与工龄有关; X射线组未见异常率与累积剂量和工龄之间的相关性。微核异常率明显高于染色体畸变率, 两组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 但升高的斜率逐步变小, 而且异常多见于X射线组, 这些均与1981年全国调查结果[5]相近。
此次调查免疫球蛋白结果与15年前辽宁调查[3]相仿, 与吉林等[6、7]调查有所不同。鉴于辽宁调查对象是X射线工作者, 而此次对象是核素组人员, 两次结果相仿提出此次改变与射线种类无关。
本调查的晶体混浊率低于1981年全国调查[8], 原因有:①防护加强; ②核素组人稍多, 这些人眼睛受损机会很少, 而晶体混浊主要在X射线组。
在低工龄放射工作者占大多数情况下心电图突出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率高达9.46%, 其它异常亦不罕见, 这与部分油田的调查不谋而合[7], 似应引起注意。本文虽提示工龄>20年时心电图异常增多, 但未看出与血压、射线种类的关系, 故此改变是由于累积剂量增多所致还是合并其它病症引起尚需进一步探讨。
近1500人的主诉自觉症状还是集中在几方面, 说明神衰症候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仍是这类人员最常见的病症。依据对近1500例的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在目前这种电离辐射条件下工作还是比较安全的, 但还应进一步加强防护, 尤其对接触X射线人员。
[1] |
张文志, 邓左航. 辽宁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个人剂量与监测的结果(1980~1990年)[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增刊): 52. |
[2] |
血细胞效应专题组.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外周血细胞效应[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36. |
[3] |
辽宁省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剂量效应研究协作组. 辽宁省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与效应关系的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4): 1. |
[4] |
蔡露, 等. 低剂量辐射诱导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的某些规律[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1, 11(3): 155. |
[5] |
淋巴细胞微核专题组.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淋巴细胞微核与剂量的关系[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49. |
[6] |
刘殿卿, 等. 吉林省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4, 14(2): 78. |
[7] |
王显华, 等. 100位测井工人剂量水平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13(1): 35. |
[8] |
眼晶状体检查专题组. 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眼晶状体检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