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铀冶炼过程中, 人体会受到一定剂量辐射。关于小剂量职业性照射对人体的辐射生物效应报道很多, 但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响报道尚少。现将我们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人员选择在铀冶炼岗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 受照剂量在15~50m Sv范围内的在职人员。共计2120人, 其中铀化工451人, 堆工405人, 堆后处理584人, 钚冶金333人, 其它274人。男女比约为2.24:1。平均年龄39岁。对照组为未接触辐射工作的福利区工作人员, 共计2277人。男女比约为1.42 :1。平均年龄40.5岁。
1.2 调查方法临床检查由专科医生按统一标准在门诊进行。专人负责, 对查出的异常结果, 均需2位医师复查。
1.3 剂量估算受照剂量、受照方式等由本厂防护部门提供, 我们负责到原始剂量监测登记单位核实。外照射1691人, 内照射295人, 内照射加外照射134人。外照射剂量主要由γ射线贡献, 累积剂量在15~750m Sv范围之间。内照射主要由混合裂变产物贡献, 累积剂量均小于60m Sv, 人均50.2m Sv。
2 结果与分析 2.1听力、听神经、前庭功能的影响(见表 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差异(P>0.05)。临床检查中辐射组无眩晕、眼球振颤。虽范静平报道[1]辐射可引起耳蜗毛细胞损害, 并可致内耳血管损伤, 出现血管通透性改变, 随后可引起血管栓塞及管腔变窄, 从而可引起内耳损伤, 导致感音性耳聋。但本文调查小剂量辐射似无此作用。
2.2鼻部粘膜、嗅神经的影响(见表 2)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萎缩性鼻炎有差异(P < 0.05), 其它各种疾病无差异。我们分析辐射组萎缩性鼻炎较高的原因其一为, 在铀冶炼作业中长期接触酸、碱、氢氟酸等有害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对鼻粘膜腐蚀性较大, 长期作用可引起鼻粘膜萎缩。另一方面, 由于吸入的放射性尘埃10微米以上的绝大多数均沉积于鼻部, 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和炎症。鉴于病原微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机械刺激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可引起萎缩性鼻炎, 笔者认为电离辐射损伤所起的作用是极其轻微和有限的, 应与电离辐射因素无关。
2.3咽喉部炎症的影响, 见表 3。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慢性咽炎发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两组慢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无差异性。为弄清辐射组慢性咽炎高发的原因, 我们按铀冶炼的不同岗位进行了纵向调查。结果显示铀化工人员慢性咽炎检出率为53.51%, 堆工为14.0%。剔除铀化工人员其辐射组慢性咽炎检出率为18.01%。铀化工是各岗位辐射剂量最小的岗位, 但检出率最高。堆工是辐射剂量最大的岗位, 但检出率较对照组低。剔除铀化工人员其平均检出率亦较对照组低。辐射组检出率虽高, 但主要集中在铀化工岗位。调查发现与铀化工长期接触酸、碱、氢氟酸有关。本文认为与小剂量电离辐射无关。
根据本文调查, 在铀冶炼作业中, 小剂量职业性电离辐射对耳鼻咽喉科的听力、听神经、前庭、鼻部粘膜、咽喉部炎症等目前均未见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生产中除加强辐射防护外还应加强对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护。
[1] |
范静平. γ射线对耳蜗血管的影响[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4): 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