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7, Vol. 6 Issue (3): 171-17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7.03.025

引用本文 

张珺, 于芝华, 李长忠, 李冬盎, 王承德, 官瑞霞. 某型核动力堆工作人员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三种心肌酶的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3): 171-17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7.03.02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05-04
修回日期:1997-05-29
某型核动力堆工作人员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三种心肌酶的观察
张珺 , 于芝华 , 李长忠 , 李冬盎 , 王承德 , 官瑞霞     
海军409医院, 青岛 266100

为了解低水平电离辐射对人体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三种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我们调查了在某型核动力堆连续工作20日的102名工作人员, 分别于进入核动力堆前及脱离核动力堆第二天, 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三种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观察对象

选取在某型核动力堆工作的工作人员102名, 年龄为18~45岁的成年男性, 工龄2 ~27年, 平均工龄11年。于进入核动力堆前及脱离核动力堆第二天, 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抽取静脉血2.7ml, 加入含0.3m l 3.28%的枸椽酶钠抗凝管内; 心肌酶测定:抽取静脉血5ml, 离心分离血清。上述两项实验均在二小时内进行。

2 实验方法

血小板聚集功能由TYXN-91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 仪器及试剂由上海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提供, 诱导剂为ADP (腺苷二磷酸), 浓度为2μmol· L-1。心肌酶由OLYMPUS AV 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试剂由美国TECO DIAGNO STlCS提供。

3 剂量测定

核动力堆活性区的辐射是γ射线和中子不均匀的混合辐射场。按实际剂量监测水平估算, 102名工作人员在核动力堆连续工作20日, 累积剂量范围为0.29m Sv~ 19.87m Sv, 平均值为0.56m Sv, 经计算每人每年累积剂量平均值为3.36m Sv。

4 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

在核动力堆运行期间, 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不同, 以致受照剂量差异较大, 因此对人体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清心肌酶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实际测定结果见表 1表 2

表 1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结果(%)

表 2 三种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
5 讨论 5.1

核动力堆在运行中, 核裂变产生大量中子、γ射线, 形成一个不均匀的辐射场, 核动力堆周围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到γ、n的外照射。经统计学分析, 102名核动力堆工作人员连续工作20日前后, 血小板聚集率、血清心肌酶都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 < 0.01)。医学临床观察结果, 未见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所查外周血细胞数虽有明显变化, 但均在正常值范围。

5.2

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聚集是血小板主要的生理特性, 随着血小板功能研究的进展, 血小板聚集性测定已成为人们研究血小板功能的主要手段[1]。本文102名受检人员在低剂量电离辐射连续20日的作用下, 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的变化(P < 0.01), 说明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血小板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变化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说明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血小板的影响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5.3

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浓度, 是反映心肌、骨骼肌等组织受损的指标。有文献[2, 3]报道, 肌肉组织属于放射不敏感组织, 但25Gy照射后可造成肌肉不可逆性环死。目前有关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心肌酶作用的报道很少, 因此我们对102名核动力堆工作人员在核动力堆周围连续工作20天前后, 对三种血清心肌酶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骨骼肌有明显影响作用(见表 2)。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白细胞下降, 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淋巴细胞富含LDH3[4], 从而引起血清LDH升高。各种同功酶在组织中比例不同, 因此测定心肌酶谱可初步了解组织受损程度, 本文认为该项检查对诊断放射损伤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指标。

本文认为, 核动力堆工作人员在核动力堆运行期间, 血小板聚集率、血清心肌酶均可产生变化, 但其变化值仍在正常值范围, 说明在一定时间内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 等. 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M]. 第一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5.
[2]
赵青云, 毛秉铭.防原医学教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1984, 51.
[3]
Scheuck RR, Gilberti Mr, Pittsburgh F. Extremity radication necrosis surgical treatment[J]. Arcbswg, 1970, 100: 729.
[4]
杨惠新. 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同功酶谱型[J]. 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3, 3: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