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评价防护效果、提高放射防护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自国务院发布《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来, 我省各级放射防护机构加强了放射防护管理, 对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仪器设备和方法 1.1 仪器设备FJ-377热释光剂量仪; UD-502A热释光剂量仪; Li F(Mg、Cu、P)剂量元件, 每个剂量计(塑料盒)内装3枚元件; FJ-411型退火炉。
1.2 监测方法剂量计由省、市各级放射防护机构分别发放、回收、监测; 监测周期为2~3个月; 监测方法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1〕的要求执行。
1.3 质量控制每年一次筛选剂量元件, 按5%分散度筛选不同批号的剂量元件分别刻度; 严格控制本底, 在发放剂量元件前1~5天进行退火处理, 剔除本底较高的剂量元件。被监测单位每个监测周期均存放本底剂量计; 参加(1995年)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组织的个人剂量计的比对, 三个监测单位参加的低剂量组的比对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均为26.5%, 满足监测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率见表 1全省17个市(地), 1994、1995年上报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有省、市9个监测单位, 1995年统计放射工作人员4927人, 监测人数2895人, 监测率为58.8%, 是历年监测率最高的年份〔2〕。其中以工业探伤人员的监测率为最高, 达73.4%。
2.2 1994、1995年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1994和1995年人均当量剂量分别为2.09和2.36mSv, 低于我国规定的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一, 并均在联合国原子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确定的人均年当量剂量正常值(1~10mSv)范围内。1995年的人均年当量剂量比1990年(3.05mSv)〔2〕降低了22.6%。可以看出, 人均年当量剂量有下降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与本省核医学同位素用量的减少、防护性能良好的射线装置增加、防护条件的改善和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的增强等因素有关。
2.31994、1995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当量剂量水平及分布见表 2。从表 2中可见96.4%, 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当量剂量低于5mSv, > 50mSv的人数仅占0.17%。不同工种中,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人数最多, 集体年当量剂量最大, 其人数占放射工作人员总数的68.4%, 集体年当量剂量占总数的68.5%, 其次是工业探伤。各工种人员个人年当量剂量, 教学科研的人均年当量剂量为3.76mSv为最高, 其次是工业探伤为2.34mSv.次之是医用诊断X射线为2.02mSv。近年来教学科研中的部分人员从事同位素制品的生产工作量较大, 因而使这类人员的人均年当量剂量有所增高。
从表 3看出, 不同地区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差别较大, 人均年当量剂量在1.23~3.10mSv之间, 年当量剂量超过15mSv的人数与所考察的职业受照人数的人员总数之比NR15值, 各地区在0~0.032内, 说明在各地区接受较大剂量人员的份额有较大的差别。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5294-85).
|
[2] |
杨顺勤, 等. 河南省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现状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增刊):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