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掌握了解我市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 以达到更好地贯彻辐射防护合理化, 最优化的原则, 控制、降低医疗照射全人口的剂量负担, 减少恶性肿瘤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 我们于1991年4月对本市区范围内医用X线诊断检查频度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根据本省统一调查方案要求, 选取市区范围内的医用X线诊断检查者作调查对象。调查采用回顾与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统一表格, 逐次登记填写。为保证调查质量, 对市内几家工作量极大的医院, 固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 工作量登记等工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本市下辖五区一市, 人口:3.2× 106人, 拥有不同型号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239台, 平均1.3× 104有一台X射线机。这个数值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但却高于全国平均1/1.8× 104拥有量的水平[1]。
2.2 X线检查总频度:经调查, 共有10.2 × 104人次接受了不同类型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 其年频度为258.86人次/千人口, 该值高于全国八十年代145.1人次/千人口的年平均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1], 也明显高于此期印度(35人次/千人口), 土耳其(89人次/千人口), 期里兰卡(20.89人次/千人口), 古巴(139人次/千人口)等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 2]。与50年代后期日本(259人次/千人口)、英国(300人次/千人口)等发达国家水平相接近[1]。但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和国内大城市如天津(483.6人次/千人口)[2], 杭州(471.2人次/千人口)[4]、武汉(511.96人次/千人口)[5]的医用X线诊断检查频度。经比较表明: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较为发达, 与国内同期同等以上城市水平相似。
2.3 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类型分布:本次调查将X射线诊断检查分20个类型, 对其中有分析价值的17个类型进行了分析(详见表 1)。在各类型中, 以胸部荧光透视检查频度最高, 占总频度31.2%(含群检胸透)。低于全国直辖市胸透平均占总频度50.9%的水平。[2]除胸透外, 其它照射频度较高的类型主要为:胸片, 占22.16%, 四肢片、占14.62%, 消化道透视, 占4.69%, 其相对频度与全国调查频度水平相似[1]。经统计分析, 在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中, 摄片类的X射线检查频度最高占53.88%, 透视类次之, 占41.38%, 特殊类检查最低, 占4.74%。这种趋势与辐射防护所倡导的"以X射线摄影检查为主"的方针相符。文献[3]报道:X射线摄影所致照射剂量仅为胸部透视所致量的1/ 25。因此, 继续落实X射线检查"正当化、最优化"原则, 改变X射线诊断检查结构不合理现象, 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胸透频度过大而致受检群体的辐射剂量负担的增大, 仍是目前放射防护的主要任务之一。
![]() |
表 1 不同类型X线诊断检查频度(人次/千人口) |
表 2表明:X射线诊断检查年频度, 男性为292.24人次/千人口, 女性为223.12人次/千人口, 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76。
![]() |
表 2 主要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的年龄、性别分布 |
这种性别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 条件较差的工作, 如高空、野外, 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大多由男性所为。其次, 男性居民吸烟、饮酒人数高于女性。再者, 在群检中, 如参军、招工等均为男性居多。上述原因是造成男性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高于女性的因素。
表 2还表明, 不同类型X射线诊断检查在不同年龄组中, 其频度不相一致。在四肢片中, 检查频度最高的为15岁~49岁组, 其次为0岁~14岁组, > 50岁组频度最低。群检胸透和腹部透视主要集中在15岁~49岁组, 其它类型X线检查频度则呈现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上述变化究其原因, 主要是:① 50岁以上人群因动作缓慢, 活动受限, 其四肢骨骼的损伤低于16岁幼儿及青少年期, ② 15岁~49岁组是接受群检胸透, 如招工、参军、职工健康查体等最集中的人群, 所以此类、X射线检查频度高于其它组人群; ③其它类型的X射线检查, 特别是消化道、脊椎、胸部等部位检查频度, 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较明显, 这与这些部位的病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多是一致的。
[1] |
全国医疗照射研究协作组. 我国医疗照射频度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增刊). |
[2] |
王彤, 等. 天津市医用X线诊断检查频度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增刊). |
[3] |
贾德林, 等. 北京市X线摄影检查所致受检者的体表照射量[J]. 辐射防护, 1985, 5(4): 256. |
[4] |
赵正棋, 等. 杭州市X线诊断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及其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增刊). |
[5] |
曾庆祥, 等. 武汉市医疗照射频度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增刊). |
[6] |
徐贵忱. 黑龙江省居民医疗照射频度及其分布[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增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