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6, Vol. 5 Issue (3): 192-19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6.03.037

引用本文 

张兵, 谢宏如, 钟义平. 大剂量照射LiF(Mg、Cu、P)的测量条件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1996, 5(3): 192-19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6.03.03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5-08-07
大剂量照射LiF(Mg、Cu、P)的测量条件探讨
张兵 , 谢宏如 , 钟义平     
江苏省卫生防疫站, 南京 210009

LiF(Mg、Cu、P)是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较理想的热释光材料, 其剂量线性范围是1×10-7~12Gy, 常规测量时, 剂量范围小于1×10-1Gy, 大于此剂量值、热释光读数将溢出。但在实际测量中,存在着大于1×10-1Gy的照射剂量。为此,本文对1×10-1~12Gy这一范围剂量的测量条件作了探讨。

1 仪器和材料

LiF(Mg、Cu、P)热释光粉末(购自中国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FJ-377热释光剂量测读仪;FJ-411热释光退火炉;FJ-417热释光照射器。其中FJ-377热释光剂量测读仪常规测量条件为:预热温度140℃,时间10秒;测量温度240℃,时间10秒。

2 方法 2.1

取新制LiF(Mg、Cu、P)粉末若干, 过筛, 取2 00 ~ 8 0目粉末制成热释光元件, 在热释光退炉内240℃退火15分钟, 取出, 迅速冷却至室温, 接着测量退火后本底值。

2.2

取退火过的LiF(Mg、Cu、P)粉末元件若干, 在热释光照射器上辐照1.2×10-3Gy,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读仪的不同灵敏度, 得出不同灵敏度时的光源读数和LiF(Mg、Cu、P)平行元件的测量读数。

2.3

取退火后的LiF(Mg、Cu、P)粉末元件若干, 在热释光照射器上辐照1Gy剂量, 将元件照射后在同样条件下多次反复测量, 得到剂量元件前剂量贮存信号的变化趋势。然后取退火后的LiF(Mg、Cu、P)粉末元件若干, 辐照一组剂量, 得出首次前剂量贮存的信号和二次贮存的信号。

3 实验结果 3.1

采用不同测读仪灵敏度, 其光源读数与平行剂量元件读数, 见表 1。从表 1可见它们间呈很好的线性相关性, γ=0.999。

表 1 测读仪光源读数与元件读数
3.2

元件辐照1Gy剂量时, 多次测读结果, 前剂量贮存信号见表 2

表 2 剂量元件前剂量贮存信号变化趋势(单位2.58×10-4C/kg)

表 2可以看出该热释光元件测读前剂量贮存信号的变化趋势, 首次为原照射量的6 %, 第五次则为1.0%。

将剂量由2.5×10-3Gy到3Gy之间辐照一组元件进行退火, 首次前剂量储存信号和第二次储存信号列于表 3, 可见首次前剂量贮存信号约为5.95 %, 第二次约为3.14%。

表 3 不同剂量辐照时前剂量贮存信号率(%)
4 讨论 4.1

照射大剂量元件进行测读, 可以通过降低测读仪灵敏度, 或者测读其前剂量贮存信号, 也可以二者结合起来使用相互对照, 从而给出实际辐照剂量。

4.2

改变测读仪灵敏度时, 要求同批剂量元件用于实际测量; 对于前剂量贮存信号测读, 元件在加热盘中的几何形状, 位置应不变, 以减少测读误差。

4.3

第二次测读后的前剂量贮存信号误差较大, 在实测中一般不予采用。不同批号、不同退火条件的前剂量贮存信号不尽相同, 因此, 不宜采用于实际剂量监测。

(本文得到候碧君主任技师的指导, 在此表示感谢)

表 1 测读仪光源读数与元件读数
表 2 剂量元件前剂量贮存信号变化趋势(单位2.58×10-4C/kg)
表 3 不同剂量辐照时前剂量贮存信号率(%)
大剂量照射LiF(Mg、Cu、P)的测量条件探讨
张兵 , 谢宏如 , 钟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