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天津 300192
收稿日期:1995-11-27
*本研究工作是与日本健康研究基金会的合作课题,按日方建议,在中文发表时未列出日本科学家的名字。此研究中的调查数据,是协作组内人员共同工作的结果
在我国医用X线诊断工作人员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中,对这类人员接受的剂量进行较为可靠的剂量估算是极其重要,又是非常困难的技术问题。这是因为,1985年以前,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除有一些工作量资料外,其它个人剂量资料十分缺乏。为了解决此问题,必需采用回顾剂量学方法进行辐射剂量重建。辐射剂量重建的首要工作是对这类人员进行受辐照的基本特征分析,本文将重点进行这方面的分析。
1 医用X线诊断类型特征
过去的研究工作表明[1],1985年以前,我国医用诊断X线检丧的主要类型足胸部透视、腹部透视、胸部提片、四肢及胃肠检查等,从图 1可知,它们分别占总诊断检查次数的62%、9%、8%、8%及4%。考虑到1980年以前,我国的主要诊断俭查类型是胸部透视、胸部摄片及胃肠检查,乂因胃肠检查引起的职业人员受照比胸部照片的值高近二个数量级,因而在辐射剂量重建中应重点考虑胸部透视及胃肠检查这二个诊断检查类型。
表 1中列举了一些国家上述诊断检查类型占总诊断检查次数的百分数。从表 1中可以看出,其它国家,尤其是西方工业国家基本不进行透视检查[2]。由于摄片检查比例高不但有利于降低职业人员接受的剂量,而且可大大降低被检者所受的剂量,因而降低透视检查比例是我围医用辐射防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幸的足,从图 2可以看出,我国的这类情况已开始改善。
表 1
Table 1
表 1 一些国家医用线诊断检查X类型分析比较表(相对百分数)
|
表 1 一些国家医用线诊断检查X类型分析比较表(相对百分数)
|
2 X线机及工作场所的特征
我国使用过的诊断区用X线机有100多种,加之一种机器可能被安放在不同的工作场所,因而在辐射剂量重建中很难对每一类型机器的每一个场所进行模拟测量。为此,将使用过的主要医用诊断X线机按其生产年代、机器大小及防护改进程度分为防护条件最差、较差、差、一般及好5大类(图 3),再按其类型进行模拟测量。其中部分50年代以前生产的X线机和小型X线机(可携式)为防护条件最差的一类,部分60年代以前生产的X线机、可携式X线机为防护条件较差的一类,部分50~75年生产的X线机和部分经过一般防护改进的60年代以前的老X线机为防护条件差的一类,部分75年以后生产的X线机和经过较好的防护改进的75年以前生产的X线机为一般类型的机器,部分75年以后生产的X线机为防护条件好的机器。
图 4表明我国医用X线诊断工作人员所用的X线机类型随时期的变化情况,1950年以前,所有工作人员均工作在防护条件最差和较差这二类;而1980年以后,90%以上的工作人员都工作在防护条件好和一般这二类。
图 5表明上述五类防护条件的场所剂量水平的差异情况,防护条件最差类型的剂量率为最好条件的300倍。
图 6表明是医用诊断X线场所能谱测量的一个典型的结杲。
3 主要工作场所现场模拟测量结果
为了给这类职业人员的辐射剂量重建提供较直接的信息,我们对不同年代、不同大小的X线讥场所进行了棂拟測量,其主要结果列在表 2~表 5中。从这些表的结果可以晉出:各类工作场所空气中比释动能率随着X线机生产年代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各类工作场所空气中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容量的变化也十分显著,如在无铅椅时,工作人员胸腹部的空气中比释动能率较大;瓦有铅椅时,工作人员手臂的空气中比释动能率较大;在无铅椅时工作人员各部位的空气中比释动能率比有铅椅时的大。
表 2
Table 2
表 2 立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生产年代的变化
|
表 2 立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生产年代的变化
|
表 3
Table 3
表 3 卧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生产年代的变化
|
表 3 卧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生产年代的变化
|
表 4
Table 4
表 4 立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容量(mA)位的变化
|
表 4 立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容量(mA)位的变化
|
表 5
Table 5
表 5 卧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容量(mA值)的变化
|
表 5 卧位检查时工作场所比释动能率随X线机容量(mA值)的变化
|
4 个人剂量监测
从1985年开始,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就有了个人剂量监测的有效数据,平均年剂量和监测率随时期的变化情况显示在图 7中,从图 7中可以看出,平均年剂量随时期的增加而减小,而监测率随时期增加而增加。接受大剂量照射人群的人员分数〔NR (D)〕和累积剂量分数〔SR (D)〕随时期的变化情况显示在图 8中,其中D是接受大剂量的下限值。从图 8中可以看出,NR (D)和SR (D)均随时期的增加而减小。
编者按
辐射剂量重建方法学是九十年代兴起的一门新的方法学,主要是解决辐射流行病学研究及事故剂量中的剂量学问题。在IAEA和WHO的关注下,1994年5月在法国召开了一次这方面的专题讨论会,NCRP199S年的年会上也把这个内容列为主题内容,美国的国家研究委员会还出版了一本名为“Radiation Dose Reconstruction for Epidemiologic Uses"的书籍。为提供我国医用X线工作人员流行病学的剂量学资料,早在80年代后期我国与日本合作开始了这方面的辐射剂量重建的研究。为推动这种方法学的发展,本刊特约了这方面研究的几篇主要论文以专题形式发表在这一期上,以便读者应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