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5, Vol. 4 Issue (3): 187-18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3.029

引用本文 

沈玉琪, 孙培芝. 嘉兴市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健康状况的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5, 4(3): 187-18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3.02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5-02-14
嘉兴市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健康状况的分析
沈玉琪 , 孙培芝     
浙江省嘉兴市卫生防疫站, 嘉兴 314001

医用诊断X射线职业照射对人体的影响早在1911年就有报导, 近年来国内外也见不少调查资料, 为了掌握我市职业照射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 我们对全市医疗机构中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者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们将X射线诊断工作者分成三组:

① 市级组。从事放射专业人员3年以上工作人员74名(男65名, 女9名)年龄2~60岁, 平均专业工龄11.6年, 工作条件全部200mA以上X射线机, 每年年工作量为摄片2440张, 胸透3400人次, 胃肠检查441次, 其他检查109人次。

② 县(市)区组。从事放射专业人员146名(男128名, 女18名), 年龄20~59岁, 平均专业工龄12.4年, 工作条件基本上在200mA以上的X射线机上, 每年年工作量为摄片3400张, 胸透3632人次, 胃肠检查354人次。

⑧ 乡(镇)组。乡(镇)卫生院中, 从事X射线工作3年以上169名(男156名, 女13名), 年龄21~57岁, 平均工龄10.5年, 工作条件为30~50mAX射线机, 每人年平均工作量胸透760人次; 腹部检查640人次, 其他检查204人次。

1.2 方法

通过询问职业史进行内外、皮肤、耳鼻喉各科临床常规检查,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对照组为来自未接触X射线的内科医生39名。眼科检查用5%新福林散瞳, 待瞳孔扩大后用高倍裂隙灯查晶体改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血小板检查, 均采用手指血, 直接计数法。

2 结果 2.1 神经系统

自觉症状以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为主四项症状中, 同时具有三项以上者列为神衰症候群。此项检查结果市级组检出百分率高于县(市)区组和乡(镇)组, (P<0.05和P<0.01)。

2.2 皮肤科检查

以皮肤营养障碍为多见, 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和皮肤粘膜出血点, 调查市级、县(市)区、乡(镇)三组间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三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3 眼晶状体混浊检查

每只眼晶状体有混浊点>5个, 称晶体混浊, 市级组、县(市)区组和乡镇组检出率分别为6.8%、4.8%、5.4%。三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低于4× 109/L以下, 市级组检出率为4.05%, 县(市)区组为4.1%、乡(镇)组为5.3%, 血小板低于90×109/L以下, 检出率分别为1.5%、1.4%、3.6%。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长期接触小剂量引起的机体损伤, 主要以神衰症候群为主, 其发生率往往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市级组、县(市)区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乡(镇)组, 这与其工作量大、平均工龄长有关。

3.2

从X射线工作人员的晶体混浊结果分析, 大多数为双侧对称性, 形态多数表现为颗粒、细点混浊, 其次为片状混浊, 少数出现絮状混浊。混浊部位主要在前后皮质。

3.3

造血系统的变化是长期小剂量机体损伤常见的客观指标。从本次调查所示, 三组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