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5, Vol. 4 Issue (3): 152-15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3.012

引用本文 

许荣, 顾芳, 顾乃谷, 冯晓. 秦山核电厂假想事故灾害时上海市应急总体方案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1995, 4(3): 152-15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3.01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5-02-10
秦山核电厂假想事故灾害时上海市应急总体方案的研究
许荣 , 顾芳 , 顾乃谷 , 冯晓     
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2

上海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也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山核电厂的建成, 为缓解上海能源不足发挥了一定作用。核能是安全和清洁的能源, 发生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 但在应用中仍存在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本文概述了对秦山核电厂应急响应的一般原则, 并结合上海市与秦山核电厂之间的特殊关系, 提出在发生核事故时上海市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 总方案制定依据

秦山位于上海市西南面, 距离上海市中心87km左右, 秦山距上海市郊金山县约30km, 根据国内己有资料, 秦山核电厂气载放射性释放的环境影响, 估算出上海市不同年龄组在秦山核事故情况下居民的有效剂量当量, 幼儿为9.3×10-5Sv; 成人为7.7×10-5Sv; 个人甲状腺有效剂量当量:幼儿为1.6×10-5Sv, 少年为l.9×10-5Sv, 成人为1.1×10-5Sv。而美国规定PAG食入应急计划区, 全身有效剂量当量为5×10-3Sv, 个人甲状腺有效剂量当量为15×10-3Sv, 后者与1.1×10-3Sv差一个数量级。但考虑到秦山将成为我国核电基地之一, 秦山距金山县较近, 上海的独特地位和众多人口, 为上海制定一项切合实际的应急方案, 仍然是必要的。

秦山核电厂东临杭州湾, 南靠秦山, 厂址周围大部份地区属杭嘉湖平原, 地区气候属东亚季风区, 最明显特点是风向随季节性变化, 雨量集中于夏季, 按多年气象学资料统计, 东风为主导风向。在此情况下如发生事故, 并遇上不利条件, 将可能对上海造成影响。

以核电厂为中心, 半径80km范围内人口总数约为1千万, 平均人口密度为539人/ km2。它覆盖了金山市, 奉贤市, 松江市, 上海市的很大面积, 是上海的重要蔬菜和农资源。若核污染稍有影响, 将对整个上海的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后果。

2 组织应急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4号令《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五条“核电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并规定“必要时,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上海为浙江近邻, 虽然核电厂不在市属范围内, 仍建议由市有关单位专业及行政单位联合组成一个小组, 在市防灾救灾指挥中心统一协调下(上海市城市防空办公室)负责该项工作, 各有关局委派员参加, 组成不同专业小组, 包括①应急辐射监测与事故后果预测小组; ②应急通讯小组; ③应急医疗救护与放射卫生防护小组; ④应急治安保卫与交通控制小组; ⑤应急去污洗消小组; ⑥公众教育与信息发布小组; ⑦应急交通与后勤保证小组。在专业小组中应包括下列人员; 高级安全顾问, 高级辐射防护顾问, 同警察、军队类似机构的联络人员, 同管理水源、农产品权力机关的联络人员, 同医疗机构, 医院的联络人员, 同气象局的联络人员等。各专业小组均应设负责人与替代人员并制订小组的职责。

3 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

根据1984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顾问组会议通过的关于干预水平的文件, 可将事故阶段分为三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在事故早期, 因时间短又缺乏准备, 可以得到用于判断事故大小和可能进展状况的资料很少。采取防护对策主要依靠核设施内的资料分析, 此阶段应急小组应尽快向市领导汇报所得到的信息。中期开始释放后几小时但可持续几天甚至更长。本阶段可得到沉积放射性食品饮水中放射性活度测量资料, 因而可作剂量估算, 并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络, 对专业小组作出采取防护行动的应急决定。晚期是指恢复到正常生活条件阶段, 因此又称恢复期, 此阶段可延伸到事故后几周到几年, 本阶段有条件根据环境监测数据作出是否恢复到正常生活条件的决定; 此阶段专业小组应根据可靠数据作出是否撤消前二阶段的防护措施和恢复正常生活的各种建议供上海市政府领导决策。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 应急状态可划分为: ①应急待命; ②场区应急; ③厂内应急; ④场外应急。上海属于场外应急区。本方案主要为事故后果影响己扩大到上海地区, 预期会发生超过干预水平照射时提供有关方面参考。

4 应急设施与设备

一般讲, 场外应响应准备分两级, 一个是国家级, 一个是地方级, 上海市专业小组由上海市政府负责建立, 执行和协调场外应急计划的安排和公众防护措施, 并建立场外应急响应实施联络图。该设施的基本要求如下:①设置地点应与核电厂有足够距离以防止事故发生时造成污染, 并有足够房间以提供应急专业人员执行任务, ②要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系统, 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与国家, 市政府, 核电厂和当地一些服务部门联络畅通。③配备精干的工作人员, 能有效地执行任务, 包括技术人员和官方代表。④配备要求包括通讯联络设备, 各种标度的地图和图表, 复制当地地图的透明薄膜, 供显示放射性水平和供气象用的浓度图, 辐射监测仪表, 办公用品等。

5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果评价

对事故的分析与评价有二种:①理论上估计; 这是核电站运营机构的责任, 在事故早期应负责向上海各专业小组通报并取得相互间协调, 以便获得早期事故状态和场外后果的预报, 包括对公众采取防护措施的建议, ②现场辐射监测; 事故发生后, 电站运行机构应迅速派出流动监测队监测核电站周围环境的放射性, 此时上海市专业小组也应派出监测人员对核电站附近地区特别是金山县进行相应监测, 用获得的结果证实和修正在早期所作出的理论估计。制订监测计划时应包括四个组成部份, ①初始环境监测, ②沉降物监测, ③食物链监测, ④事故后的环境监测, 根据所得资料作出相应的辐射卫生评价。

6 应急防护措施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72号安全丛书给出的干预水平推荐值, 在早期应急时全身剂量为5~50 msv和受照肺和甲状腺等单个器官为50~50 msv, 公众应隐蔽和服用稳定性碘, 若高于此数值公众则应撤离。中期阶段的干预剂量为预计第一年公众全身受照剂量为5~50 msv, 单个器官受照剂量为50~ 50 msv应控制食物和水, 而上海市防护对策重点是:①控制受污染食物, 饮水和饲料。(包括食物、水的初步处理与清洁食物、饮水的供应方案, 受污染地区家畜饲养和转移方法)。②管制人员出入; 可减少污染从受影响地区向外扩散。③医学处理, 主要协助厂区受大剂量照射人群的治疗和受影响人群的精神安慰和心理调整。

7 应急通讯和通知

目前上海己建立了各种灾情的应急通讯联络系统。

8 医学救护和公众健康

本方案主要是与医院一起安排受到严重照射人员的早期治疗及对受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 医务人员应在估算辐射剂量及放射性物质摄入量方面接受技术培训。

9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在宣布场外应急状态之前, 应急负责人应确信:①核动力厂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己降到正常运行时规定的限值以内。②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公众免受污染, 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照射降到最低。

10 培训与演习

根据上海市的特点, 建议从市领导到有关部门的具体人员在1~2年内进行一次辐射应急知识教育, 加强应急意识, 逐步提高应急能力, 作到有备无患, 常备不懈。

11 公众教育与信息

在事故应急方案中, 必须包括对公众的教育和事故情况的通知方法, 因为事故造成的心理影响往往超过事故本身造成的影响。如果事先通告受影响的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将会消除忧虑和减小自理压力。一旦政府作出了对策, 必须及时通知公众, 以便作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