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5, Vol. 4 Issue (3): 145-14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3.008

引用本文 

张小毛, 汤月美. 南京市工业X线探伤现状调查及防护管理[J]. 中国辐射卫生, 1995, 4(3): 145-14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3.00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4-09-06
南京市工业X线探伤现状调查及防护管理
张小毛 , 汤月美     
南京市卫生防疫站

X线探伤的应用日益广泛, 它已成为检查金属或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 对工业X线探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及加强防护管理工作,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1992年开始, 我们对全市工业X线探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管理措施。

1 调查内容及结果 1.1 一般情况

全市现有工业X射线探伤使用单位70, 室内X线探伤使用单位46家, 流动探伤使用单位24家。(两种探伤形式都有计11家) X线探伤设备计256台。探伤人员359人其中男性332人, 女性27人。有一、二、三级探伤资格证书的分别为57人、93人、170人, 无探伤资格证书的39人。领取“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证”的321人, 无证人员38人。70家工业X射线探伤使用单位均持有“放射性工作许可证。

1.2 监测结果 1.2.1 室内探伤

用XXQ-2505型X线探伤机(丹东仪器厂产品)、测试条件150 kV ~ 230 kV、5 mA和4分钟。测试仪器为FJ- 347 Ax、γ剂量仪, 经计量部门检定。测试结果表明, 探伤室门处剂量为(0.7~2.32)×10-7C·kg-1·h-1, 其他测量点均未测出。

1.2.2 室外探伤:

用3005型探伤机(日本产)、测试条件270 kV, 5 mA和4分钟, 测试仪器FJ-347 AX、γ剂量仪, 经计量部门检定。结果见附表

附表 室外探伤时各方向不同距离处的辐射剂量(10-7C·kg-1·h-1)
2 调查分析 2.1 室内探伤

在现有的46家中, 通过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的探伤室有27家, 占现有室内探伤的58%。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探伤室选地合乎要求, 布局合理、防护达标、造价低, 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而未经过“三同时”审查的探伤室则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之一, 经济浪费严重。如在调查中发现有5个单位, 主要从事压力容器和钢管焊缝探伤, 探伤常用条件180 kv ~ 230 kV, 探伤室混凝土灌注墙厚60 cm, 足可达防护要求, 但这儿家单位认为, 铅防护作用好, 为保险起见, 不惜代价用4 mm厚的铅皮在四面墙加顶层挂贴, 经测算仅这一项就浪费30余万元而且探伤室内铅的污染严重。由于探伤部件不同, 探伤室面积相差较大。最小面积4 m2, 最大200 m2。46家探伤室, 仅有一家探伤室有联锁装置和声光报警系统, 其多为人工推拉门和电动门。多数探伤室设立了警戒标志和制定了规章制度, 大部分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是重视的, 防护意识较强, 探伤工作人员都能按章进行操作。但有章不循, 违章现象也有发生。调查中也发现有灯插座而无红灯, 有红灯而不亮, 警戒标记不规范, 探伤时不严格操作程序和遵守规章制度, 从而导致一名探伤人员在探伤室内修理设备而受到误照。

2.2 室外探伤(流动式探伤)

室外探伤, 流动性大, 工作场所环境复杂防护难度大, 易发生事故, 是防护重点。从对24家室外探伤单位调查情况分析, 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 以及省、市有关放射防护规定要求, 室外探伤安全保障系统是健全的, 有严格的现场工作和探伤制度, 亦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大多数单位确定晚上为探伤时间, 严格审批手续, 无安防部门许可不得进行探伤。探伤时, 安防部门派员现场实施监督, 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调查中也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必须予以解决。一是工期短, 任务重时, 领导防护意识重视程度下降, 只强调任务进度, 而忽视了防护工作, 防护措施不落实。因而最易发生放射事故。二是警戒标志设立不正确, 有的单位是依据探伤机电缆线的长度来确定安全范围和设置标志; 有的是在探伤机7 ~ 10 m范围划安全区域和设标志等。上述现象给人一种误解, 标志以外是安全的, 其结果增加了受照机会。另外标志的设立也不规范, 如有的单位没有用国际上统用的图案标记, 而是用其它图案代替用语表达也是错误的。如“前方在探伤, 切勿进入死亡区”等等。三是探伤人员对射线认识存有二种极端:一是无所谓, 这类人员探伤时不带防护用品(夏季天热更突出), 不利于屏蔽物保护自己; 二是“恐惧症”谈射线色变, 探伤机未进入工作状态就跑得远远的。另外, 还有一小部分探伤工未经过任何培训就从事探伤工作, 这类人员对射线的基本知识和防护要求缺乏认识, 盲目蛮干现象存在。由此看米,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 持证上岗是重要的。

3 防护管理 3.1 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工作。

严格实行“三证”即“许可证”, “设备使用合格证”、“放射工作人员证”, 坚持持证开展探伤工作, 是做好X射线探伤工作和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无证不得从事放射工作, 一经查出, 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己通报处理5起)

3.2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 严格“三同时”制度。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 多数探伤单位, 对确定探伤室内屏蔽墙的厚度或室外探伤控制区和监督区进行防护还不十分了解。因此, 进一步贯彻“条例”广泛宣传放射防护法规, 开展技术咨询是当务之急, 同时必须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与管理, 产格“三同时”制度, 使此项工作走上规范化。

3.3 加强流动探伤的管理

室外探伤必须征得有关部门许可, 且有审批手续, 探伤时间以晚间为宜。现场探伤职责要明确, 安全部门要派员现场实施监督。要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监测的剂量数据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 并按监督区的范围设立警戒标志(红灯、警戒绳, 旗, 标志牌等)探伤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用品, 个人剂量计配备报警仪或适用的移动式防护铅屏。

本文承蒙刘栋庆主任医师审稿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