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4, Vol. 3 Issue (3): 182-18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4.03.029

引用本文 

张珺, 官瑞霞, 周永平, 杨淑珍. 66例从事核辐射工作人员末梢血白细胞组织化学变化的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1994, 3(3): 182-18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4.03.02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4-01-09
66例从事核辐射工作人员末梢血白细胞组织化学变化的观察
张珺 , 官瑞霞 , 周永平 , 杨淑珍     
青岛海军四〇九医院

在核反应堆的运行中,核裂变产生大量的中子、γ和β辐射裂变产物及热能。长期生活在核反应堆周围的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核辐射照射及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为探讨核辐射对其身体的影响,我们选取66例长期从事核动力工作的人员,观察其末稍血白细胞系统酶组织化学的变化,并寻求酶组织化学在放射性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价值。

一 材料与方法

健康男性核动力工作人员66人,年龄20~40岁。核动力运行前采集末梢血液,随机取血涂片,核动力连续运行20天后上述人员仍取末梢血液,随机取血涂片,用Preslon方法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分析,用Prarson方法进行琥珀脱氢酶(SDH)分析,用Qgama和Magahara方法进行腺苷三磷酸酶(ATPasn)分析,用Sdigman改良法进行细胞色素氧化酶(CO)分析。各活性反应均排除假阳性。HE染色常规法[1]计数;油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采取双盲法分别计算酶染颗粒密度。根据酶反应面积(Ai)和反应物密度(di)采用公式[2]求得酶反应强度(Ⅰ)的变化,将酶反应颗粒密度分为±、+、++、+++等级。

二 结果与讨论

1.酶反应活性物均显棕褐色,颗粒位于细胞质中,在粒细胞中多散在分布于核周围,在淋巴细胞中则多呈线状排列。

ATPase、CO二酶活性反应比较髙,特征是颗粒多密度高,ATPase平均为8.1±4,LDH平均为6.0±11。中性粒细胞计数波动范围为64~72%,淋巴细胞计数波动范围为20~33%。从形态学上观察亦未发现微核、畸形分叶及其他退行性考,上述结果表明,核动力反应堆运行前与运行20天后工作人(A的酶反应活性强度无明显改变,酶的比值均属正常范围。

2.以往学者对电离辐射损伤作用的研究大多以生物化学反应为多,如DNA、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代谢的研究,组织化学方面的研究很少。一般情况下,在细胞氧化磷酸化代谢中,ATPaso,CO为重要呼吸酶,其活性反应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及三羧酸循环。与其它损害一样,超负荷限度的电离辐射会激发细胞而首先即会影响多酶系统在线粒体呼吸链中电子传导作用,而使其活性受影响。辐射对机体的可见损害效应可理解为是由亚细胞水平对重要大分子和细胞通透性损害的结果,特别是某些酶及其辅助因素透过细胞膜使之多酶系统的动态平衡失调,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尤其是细胞膜Na+、K+运转失调,三狻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也受影响,ATPase,CO活性降低,糖醇解增强,LDH,SDH活性即会升高。

3.本文观察表明,放射性工作人员在反应堆连续运行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细胞酶活性特别是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中的重要呼吸酶反应活性变化不大,此结果可能受下列因素影响:①反应堆周围放射防护措施完善,具有性能优良的屏蔽防护用品,周围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不足以引起代谢损伤效应。②机体有较强的代偿修复能力,尤其是在低剂量照射下,代偿修复作用更明显。

总之,为了更好的估价电离辐射的影响,探讨防护医学中对潜在效应的性质和程度做更深的了解,在放射生物学领域中开辟新的途径,还须做进一步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知权, 等.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染色体畸变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46.
[2]
Lloyd DC, et al. The incidence of unstabl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periplieral blood lymphocytes from unirfadiatetl and occupationally exposed people[J]. Mutat Res, 1980, 72: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