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4, Vol. 3 Issue (2): 87-87, 8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4.02.010

引用本文 

郁惠莲, 冯平恩. 放射源倒装的防护管理与监测[J]. 中国辐射卫生, 1994, 3(2): 87-87, 8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4.02.01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2-11-08
放射源倒装的防护管理与监测
郁惠莲 , 冯平恩     
陕西省卫生防疫站, 西安

随着我国核技术的发展, 射线辐照在农业育种、医疗器械及药品辐射灭菌、食品保鲜、辐射杀虫、工业橡胶、塑料辐射改性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建立辐照装置, 倒装源是项重要的工作。在倒装源过程中, 除存在机械操作的安全问题之外, 还存在有辐射照射的潜在危害。因此, 必须做好倒装源过程的组织与监测, 确保倒装源工作顺利进行, 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受照水平。

一 防护管理

1.操作过程

接运源罐→源罐处辐射剂量监测→将源罐置于倒装源井底→启开源罐盖, 取出钴源→将钴源装入源架→起吊铅罐出井→再次源罐外辐射监测。

2.安全防护措施

为使倒装源工作顺利进行, 成立辐射源倒装领导小组, 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成员有行政办事人员, 倒装源技术人员, 辐射防护人员及对倒装源有经验的专家等。参加人员分为3个小组, 其职责是:供应小组:负责倒装源过程中一切物资设备及交通、生活等安排工作。倒装源小组:固定人员负责源罐在室内倒装过程中的机械操作。起吊和倒装源均由技术负责人统一指挥。防护监测小组:负责装源前后铅罐表而, 周围环境、井水等处的辐射水平监测。

3.注意事项

(1) 倒装前应对源罐进行了β表面污染监测, 以判定铅罐是否有放射性污染。对源罐表面进行清洗以防其表面灰尖造成井水混浊。

(2) 由于铅罐重可达5吨, 在将源罐置于井底及起吊过程中, 应防止左右晃动碰坏井壁; 并在源罐底部栓上汽车轮胎, 防止源罐撞坏井底。

(3) 铅罐吊至井底, 吊起铅罐盖, 过4小时井水清辙后借助水下灯光将源从铅罐中用长柄钳取出倒装入源架。

(4) 倒源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防止操作时发生意处。

(5) 起吊铅罐时随时监测, 以防源罐盖未盖好而有射线泄漏。

(6) 源倒装后, 对井水进行总口放射性测量, 确定井水有无放射性污染。

二 辐射监测

中国同位素公司进口英制60Co源1.1× 1016Bq, 同装于一铅罐中, 宝鸡市辐射中心购得其中7.4×1014Bq。下面为该中心倒装过程中的监测方法及结果。

1.铅罐表面污染监测:用脱脂棉浸10% EDTA溶液, 清擦铅罐表面, 经灰化处理, 用2600型低本底β测量仪测量, 由表 1结果看出铅罐表面无放射性污染。

表 1 倒装源前铅罐表面β污染水平

2.铅堆处γ剂量率分布:测其铅罐外不同距离的γ照射量率, 对于估算托运, 吊装铅罐人员的安全操作距离、时间有实用意义。我们用FJ一347A型X、γ剂量仪对铅罐外不同距离γ照射量率进行测量。结果见表 2

表 2 倒装源前铅罐外剂量率分布(内含60Co源4.8×1015B q)

3.辐照室井水放射性污染测量:装源铅罐未吊入井水之前, 采井水20kg, 作为对照样。铅罐吊入井水, 60Co源倒装完毕, 吊上铅罐采井水20kg经蒸发, 灰化处理, 用2600型β测量仪测量, 结果见表 3。可见井水无放射性污染。

表 3 井水β放射性污染测量

4.倒装源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起吊、托运、倒装、防护及指挥者21人, 从开始工作就在左胸前佩带TLD剂量元件, 等源倒装完毕, 收回剂量元件进行测量, 受照剂量均小于2.02×10-3mSv, 可见参加倒装源人员受照剂量均很低。

5.倒装源前后辐照室内外剂量率水平:装源前对辐照室内外环境测量取得本底值。装源后, 为了确定辐照室墙壁的防护效果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 对装源后源处于工作状态时辐照室周围环境剂量率水平进行了测量, 探头距地面1.5m, 使用FD-71辐射仪进行巡测, 以测得的最大值作为该点的测量值。其结果见表 4, 由结果看出, 装源前后辐照室外剂量率虽稍高于本底, 但仍在允许范围之内。证明辐照室墙壁建筑符合防护要求, 辐照室周围环境是安全的。

表 4 例装源前后辐照室内外剂量率水平(2.58×10-10C·kg-1·h-1)

唐丽、沈荣祖两位同志参加了部分样品处理及测量工作,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