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 尚没有确切的定论。近年来, 我们对441例医用X线工作者进行了临床体症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 调查内容与方法 1 观察对象本省区内的医用放射工作者包括X线诊断、技术, 少数同位素工作者及放疗医师。年龄最小18岁, 最大63岁, 工龄短者3个月, 长者38年, 平均工龄12年。对照组为其他科室非接触X射线的医务工作者, 最小年龄2岁, 最大56岁。
2 临床检查询间自觉症状, 一般内科、皮科、眼科检查。
3 剂量估并用氟化锂热释光剂量片测量法进行个人剂量估算, 其最高年剂量当量为5.79mSv, 最低为0.53mSv, 年均剂量当量l.28mSv, 最大累积剂量当量140.98mSv最低2.38mSv。
二 结果与分析 1 结果自觉疲乏、无力、失眠、脱发、牙龈易出血者较为常见, 其中乏力、嗜睡、牙龈出血、脱发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1), 束臂试验阳性者140人, 占总查体人数的31.8%;而对照组仅8人, 占11%。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对皮肤的损伤, 主要表现为手部皮肤干燥、角化、脱屑, 有的出现甲床充血、甲纵裂及甲嵴, 少数人有手部麻木感。其中可诊断放射性皮肤损伤Ⅰ°者8人, 占查体总人数的2%。
眼晶状体的变化多集中在后极部后囊下, 以点状混浊为最多, 少数X线工作者出现空泡。病变的程度与工龄的长短有关, 工龄长者混浊较短者严重。在441名放射线工作者中, 有晶体混浊者253人, 占57.2%, 较正常对照的5.3%高, 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11人眼晶状体损伤较为严重, 占3%。
2 讨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早有报道。从这441例放射工作者中发现, 从事射线工作20年以上者, 手部皮肤改变较为明显。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指纹变浅或素乱, 指甲灰暗、劈裂、手部皮肤弹性差, 有时有麻木、刺痛等感觉。其中8人手部皮肤损伤明显者, 工龄都在25年以上,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基本上可诊断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Ⅰ°。
人眼晶状体一次或短期内受到大剂量照射(2Gy以上)可使晶体混浊, 导致放射性白内障, 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要根据眼部所受剂量及晶体混浊的部位和形态来确定。本文中发现后囊下的点状混浊率为48.7%, 对照组为2.3%, 两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2, 后极部后囊下空泡率为2.0%, 对照组未发现空泡。因此后囊下的空泡应高度重视, 定期复查。
本文中所有X线工作者的受照剂量均低于国家限值量, 最高受照剂量仅为限值量的12%, 但仍有部分X线工作者出现慢性放射损伤的表现。因此对于医用X线工作者的健康必须给予密切长期观察, 另一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 以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