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3, Vol. 2 Issue (3): 128-12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3.03.019

引用本文 

宋聚忠, 高洋, 王吉力, 靳德翔, 谢怀江, 彭涛, 周勒文, 陈书义, 邢安辉. 沈阳军区医用X线机防护改造效果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3, 2(3): 128-12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3.03.01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2-03-03
沈阳军区医用X线机防护改造效果与分析
宋聚忠 , 高洋 , 王吉力 , 靳德翔 , 谢怀江 , 彭涛 , 周勒文 , 陈书义 , 邢安辉     
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为落实中央军委《七·五除害灭病规划》, 我们按照全军预防医学中心的计划, 从1988年到1991年对全区医用X线机进行了防护改造和评价工作。

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X线工作人员数量、素质、健康状况,机器型号、容量、生产年代、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机房现状及X线对环境影响的调查;对现有X线机进行“限集屏”防护改造和机房门窗的改造;建立机器、个人健康和剂量档案;全区X线防护改造的评价。

调查表明,我区X线工作者共人640人,男92.8%,女7.2%,20年工龄者占86%, 大专以上学历者占30.8%, 中级职称以上者27.2%。全区有1人曾定为慢放病人,有5人调离了工作岗位,33人次因白细胞降低而作3~6个月的休息,自诉乏力者约占40%。88~89年X线工作者年工作量:驻军医院以上为2559人次,师医院为3993人次,团卫生队为1666人次。近年来,师团卫生单位X线工作量明显增加,师医院甚至超过驻军医院。

据调查全区X线机共546台,容量共19个级别,43种型号。100毫安机以下者占67.5%,200毫安以上者占32.5%, 30毫安机占44%;国产和进口机分别占89.2%、10.8%;70年代前出厂机占79.7%。军区统一进行防护改造前100毫安以下、200毫安以上机分别有90%、60%以上不符合国家标准(GB8279-87)要求,100毫安以下和200毫安以上机分别是立位防护平面、卧位防护平面超标严重,通常高于国标规定的十几倍,最高量可高出200多倍。机器改造后,立卧位防护平面剂量率平均降低90~97 %。30毫安机输出量每分钟平均降低5 × 10-4C·kg-1, 驻军医院以上和师以下医疗单位机器分别达到97%、95%以上合格。

通过防护宣传和机器改造,有防护知识的X线工作者由1987年的15%提高到现在的95%, 并自觉贯彻X线应用的正当化、合埋化、最优化”三原则。驻军医院以上、师团单位X线摄片的年次片率分别为3.36%、6.43%;年废片率分别为0.53%、3.69%, 胸透阳性率分别为44%、19%。胸透阳性率比1987年前有明显提高,但师团卫生单位还有待提高。除工作人员外,受检者防护器材普遍增设,如防护三角、防护颈套、防护裙,基本做到每个机房都有相应的防护用品。受检者诊断时用适当器材进行防护,使受检者重要器官的皮肤剂量明显降低,如胸椎、四肢摄片,对甲状腺和性腺采取防护,其皮肤剂量降低99%以上,其它非投照部位的剂量也都降到较低的水平。

从调查看,机房面积大致可分两种情况,即驻军医院以上,师医院和旅卫生队基本合乎要求,团卫生队则基本不符合要求,军区进行防护调查前,其防护状况也类同。1988年以来各单位普遍加强了机房门窗防护,在透视摄片条件下使候诊区、机房门窗外照射量率减少了79~98%以上。同时还安裝了机房外的工作指示灯,加强了通风措施,新添了摄影和遂视用铅房(含砖砌“碉堡”),使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放射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提高了环境质量。

在X线防护调查改造同时,X线工作者建立了个人健康手册,机器工作情况登记手册,建档率为98%, 开展了个人剂量监测,95%的人员个人剂量小于国家规定的十分之三,使军区X线的管理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