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越来越关心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为此本文将详细地介绍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水平, 并评价其所致人体的剂量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供制定和修改饮用水放射卫生标准、进行饮用水放射卫生监洲和评价时参考。
一 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地壳岩层和土壤中所含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有:238U、234U、226Ra、222Rh、210Pb、210Po及其放射性子体; 232Th、228Ra、228Th、224Ra、220Rn及其放射性子体; 235U系放射性核素和40K等。这些放射性核素均可溶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 成为饮用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核武器爆炸试验, 核释放事故, 尤其是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重大核泄漏事故, 向环境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导致全球或一定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是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来源。
此外, 放射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核燃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废物的处置, 化石燃料以及伴有较高放射性物质含量资源的开采和应用, 均可能排放出放射性物质, 污染环境和饮用水。
二 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水平1.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
饮用水中主要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水平列于表 1。表中数据指出:饮用水中主要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 中国与美国相近。但新疆饮用水中的天然铀水平, 明显地高于美国和中国的全国平均值。
![]() |
表 1 饮用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Bq/L) |
2.人工放射性核素水平
人工放射性核素种类繁多, 而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意义放射性核素主要有90Sr、137Cs和钚, 下面将分别介绍在饮用水中的水平。
① 江河水中90Sr、137Cs和β放射性水平结果见表 2
![]() |
表 2 江河水中90Sr、137Cs和离β放射性水平 |
② 自来水中总β、90Sr和137Cs放射性水平结果见表 3
![]() |
表 3 自来水中总β、90Sr和137Cs放射性水平[4] |
表 2和表 3的数据表明, 自来水中的总β、90Sr和137Cs放射性水平一般比江河水低。
我国部分地区饮用水中坏的含量较低, 己测得的最大值为0.54mBq/L。
三 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致人体剂量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年出版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二卷, 给出了每天饮两升水, 水中α和β核素含量分别为0.1Bq/L和1.0Bq/L时计算出的年摄入量致人体待积有效剂量(HE50), 结呆见表 4。用表 4给出的参数, 便可根据测得饮用水的放射性比活度, 估算出它们所致人体的剂量。
![]() |
表 4 每天饮两升水、α和β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致待积有效剂量 |
1.ICRP60推存的概率系数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60号报告书(ICR P60), 在评价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时, 既考虑致死性效应, 也考虑非致死性效应和严重的遗传效应, 并推荐出了这些效应的额定概率, 现列于表 5。根据这些概率, 可由上节估算出的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致人体剂量, 估算出它们对人体的效应。
![]() |
表 5 电离辐射致人体随机效应额定概率 |
2.饮水中222Rn诱发肿瘤的危险度
Cross·F.T估算了饮用水中222Rn浓度为1Bq/L时, 诱发人体癌症的危险度[7]。估算结果列于表 6。由表中数据表明, 饮水中的222Rn主要诱发肺癌, 其次是胃癌。
![]() |
表 6 饮用水中222Rn浓度为1Bq/L时诱发人体癌在危险度 |
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处于本底水平时, 其诱发率是很低的。但当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超过卫生标准规定限值后, 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将不可忽视。故此, 为了保护人民健康, 必须加强对饮用水的放射卫生监测、监督和管理。
[1] |
Cothern C.R., et al. Drinking-Water contribution to natural baekground radiatio[J]. Health phys, 1986, 50(1): 33-47. DOI:10.1097/00004032-198601000-00002 |
[2] |
刘玉兰, 等. 我国食品和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的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8, 8(增): 1-14. |
[3] |
刘飚, 等.新疆水源水中放射性水平及卫生学评价.中国环境放射性水平及卫生评价 1992;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90~302.
|
[4] |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编. 中国环境放射性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公报[M]. 北京: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脸所, 1990.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环境放射性水平及卫生评价,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85.
|
[6] |
张聚敬, 等. 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地区水中总β、90Sr和137Cs水平[J]. 环境监测, 1987, 1(2): 23-27. |
[7] |
Cross, F.T.et al.Health of effects and risks from 222Rn in drincking-water. 48(5): 649~670, 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