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三种测定环境贯穿辐射的常用方法, 即瞬时照射量率测定法、土壤γ谱分析法及热释光累积剂量测定法均为卫生部门采用过,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两种方法都是将城乡做为一个环境整体; 热释光累积测量法, 既设计了全国的综合环境总体, 也设计了城市环境总体和乡村环境总体。
本文具体报道各城市、农村调查区环境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一 调查区、测点及分布根据有效数据统计, 城市与农村调查区的室内、室外测点数及其分布列于表 1。表中所列的城市调查区为县城以上的城市、其中有11个城市是省会城市。农村是典型的农村。省份的分布是, 东北、华北各3个省, 西北、华东各4个省, 中南、西南各2个省。
![]() |
表 1 城乡调查区侧点及分布 |
1.城市环境贯穿辐射
(1) 室外:15个省的16个城市调查区的室外环境贯穿辐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见表 2:经统计, 地球γ辐射集中分布在3.0~11.9×10-8Gy·h-1范围内, 测点数占总测点数的94.3%。宇宙、地球γ和总贯穿辐射的算术均值依次为3.4、7.4和10.8×10-8Gy·h-1。
![]() |
表 2 城市室外环境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 |
(2) 室内:17省的18个城市调查区各类建筑房屋内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见表 3。统计结果表明, 宇宙辐射分布范围是1.7~4.4×10-8Gy·h-1, 测点算术均值为2.9×10-8Gy·h-1; 同样地球γ辐射分布在3.0~24.6×10-8Gy·h-1范围内, 其中87.2%的测点分布在(5.0~11.9)×10-8Gy·h-1, 算术均值是8.6×10-8Gy·h-1。较高的地区是福建省的福州市郊区、江西省的南昌市区、江苏省的淮阴市区和四川省的新都县县城, 最低的是陕西省的西安市区。
![]() |
表 3 城市室内环境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 |
2.农村环境贯穿辐射
(1) 室外:14省的15个农村调查区的室外环境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见表 4。表中所示地球γ辐射分布范围较宽, 为(2.0~18.4)×10-8Gy·h-1。宇宙、地球γ和总贯穿辐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值依次为3.4×10-8Gy·h-1, 7.0×10-8Gy·h-1和10.4×10-8Gy·h-1。地球γ辐射是福建省的福州市郊区最高。
![]() |
表 4 农村室外环境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 |
(2) 室内:15省的16个农村调查区的室内环境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见表 5。从表中可以看出, 地球γ辐射分布范围较大, 从2.0×10-8Gy·h-1到21.9×10-8Gy·h-1, 但集中分布在6.0×10-8Gy·h-1至11.9×10-8Gy·h-1。这之中, 除福州市郊略高些外, 其余各调查区之间差异不大。
![]() |
表 5 农村室内环境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 |
1.关于地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分布特征
经正态性检验, 城市与农村室外, 室内测点地球γ辐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呈近似正态分布。
2.关于城市、农村环境贯穿辐射水平的比较, 见表 6。
![]() |
表 6 城市与农村环境贯穿辐射水平比较(×10-8Gy·h-1) |
表 6说明, 对室外来说, 宇宙辐射水平城乡均一致, 而室内则城市略低于农村, 这是由于房屋对宇宙辐射的屏蔽程度不同所致。即农村多为单层建筑, 对宇宙线基本上是一次屏蔽, 而城市, 多为高层建筑, 基本上是二次以上屏蔽。对于地球γ辐射恰恰相反。室外城市略高于农村, 室内农村略高于城市。这是因为, 城市测点多半离建筑物较低, 受其附加辐射影响。
3.关于城市和农村地球γ辐射水平与全国大面积统计结果的比较, 见表 7。
![]() |
表 7 城市、农村及全国地球γ辐射水平比较(×10-8Gy·h-1) |
表 7的结果说明, 就室内而言, 城市和农村的地球γ辐射水平均高于全国值, 而室外, 城市略高于农村及全国值, 而农村值则与全国值极相近。另外上述三者各自室内与室外地球γ辐射水平的比值, 城市和全国, 两者比值规律一致, 且数值相近; 而农村, 规律虽一致, 但比值的数值略比城市、全国的值大一些。根据这一规律推论, 可能农村室内地球γ辐射的值比真值要略高一些。
[1] |
卫生部环境贯穿辐射累积剂量调查协作组. 中国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与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12): 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