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6M托卡马克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是用于高功率辅助加热实验、高P等离子体的平衡和稳定性实验、等离子体输送过程及边界层物理实验的装置。据在该"装置"工作人员自述, 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 体检发现有部分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粒细胞有偏低现象。据测试, 该"装置"在运行时有X线产生。为此, 我们配合热释光剂量计测定, 进行了动物生物效应观察, 报告如下。
一 动物和实验方法1.动物:采用安徽医科大学动物科繁殖的豚鼠(体重400~500g)和大白鼠(体重200~250g)各30只, 经外观检査毛皮光泽、精神状况良好, 随机分成5组。每组豚鼠、大白鼠各6只, 雌雄各半。各组同种同性分装4只铁笼内, 摆放在"装置"工作场所五个不同位置。具体布点为:
Ⅰ——"装置"的操作控制室内。距"装置"1600cm, 距地面600cm, 有墙壁与"装置"分隔。
Ⅱ——"装置"大厅的空中走道。距"装置"1200cm, 距地面500cm。
Ⅲ——"装置"大厅空间点。距"装置"750cm, 距地面300cm。
Ⅳ——位于"装置"台上东侧, 距"装置"140cm, 距地面300cm。
Ⅴ——位于"装置"台上两侧, 距"装置"180cm, 距地面200cm。
动物布放在大厅内81天("装置"正常运转)后移至普通房间继续饲养至111天处死。
2.物理剂量监测:每一个动物笼在迎向"装置"侧各放置二校LiF (Mg.Cu.P)元件, 每个点有8个元件, 取其平均值做该组动物所接受照射剂量。
3.观察项目:①外周血象变化:计录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及白细胞分类。②淋巴细胞微核变化:采用自身对照, 照后每两周检査一次血象, 淋巴细胞微核只观察大白鼠, 于照前及照后111天各检测一次。
二 结果与讨论5组动物布于工作场所81天, "装置"运行放电共1199次, 热释光剂量计累积剂量见附表。
观察结果表明, HT-6M托卡马克装置在运行时可产生电离辐射, 处于不同距离的动物分别受到(2.53~103.33)×10-4C·kg-1的照射。受到不同剂量照射的五组动物或同组动物在不同时间内, 外周血象均发生了变化。经统计学处理, Ⅰ组大白鼠白细胞总数P < 0.01;Ⅲ组大鼠红细胞总数和血色素及Ⅴ组豚鼠的血色素P < 0.01 Ⅰ组大鼠和Ⅴ组豚鼠血小板计数P < 0.01。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微核变化, 经t测验Ⅳ组P < 0.01, 其余组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观察与国外报导受小剂量一次照射低于0.1Gy或0.1~0.25Gy的血象变化相类似[1], 与国内三里庵60Co事故小剂量医学调查报告之五的外周血象变化及全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外周血象调查结果相比, 本组血象变化不明显, 究其原因, 上述报导资料观察对象是人, 所受剂量是长期累积的, 本组实验系动物, 存在明显种族差异, 剂量又是在81天内所受到的, 影响生物效应的稳定性。动物所受剂量较实测物理剂量小。因动物饲养笼长50cm, 宽30cm, 热释光元件仅放置在迎向"装置"的笼子的一侧, 动物在笼内活动范围较大, 所测剂量难以准确代表动物受照剂量。淋巴细胞微核变化较好地反映了"装置"的剂量影响, 与国内报道[2]的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调查结果接近。
[1] |
北京59172部队著. 防原医学与放射卫生学基础[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78: 234.
|
[2] |
淋巴细胞微核专题组.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与剂量的关系[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