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2, Vol. 1 Issue (1): 29-3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2.01.020

引用本文 

黄权光, 史纪兰, 商希梅, 贾喜铭, 李志荣. 染色体畸变在职业辐射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辐射卫生, 1992, 1(1): 29-3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2.01.02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1-11-29
染色体畸变在职业辐射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黄权光 , 史纪兰 , 商希梅 , 贾喜铭 , 李志荣     
山东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济南
摘要:本文报道了济南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表明, 从事医用X线工作者、工业探伤、同位素应用及综合性作业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32%、0.33%、0.37%和0.24%,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0.14%)。本文还重点讨论了染色体畸变(CA)及微核(MC)在职业辐射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染色体畸变这一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已被人们所重视和采用, 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被列为特殊检查的选用指标之一。为进一步贯彻《放射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我们于1989年对济南市从事X线工作者、工业探伤、同位素应用以及综合性作业的823例放射工作人员, 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检查, 观察其细咆遗传学变化, 为研究染色体畸变在职业辐射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 保障他们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 受检对象

检查对象为济南地区从事医用X线工作、工业探伤、同位素应用和综合作业(包括科研、防诒、心导管检查和造影、B超、透环)等工作者823例(男576, 女247), 年龄范围为19~62岁, 专业工龄范围3个月~41年。选择医院未接受过X线或同位素诊断、照射治疗, 同时又未患过肝炎等疾患的62例(男43, 女19)正常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 年龄范围为23~53岁, 工龄范围为2~ 33年。

二 样本采集和培养制片技术

血样本采取时间为6~7月份, 每天上午8~11点, 室温22~35℃, 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52±1小时。低渗, 固定, 气干法制片及Giemsa染色。

三 染色体分析

分析100~200个2n=46±2的中期细胞, 按照畸变形成的机理及国际上公认的标准[1],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畸变类型, 每观察到畸变时, 必须第二、三者加以复核。内复制、单体畸变、多倍体、间隙等不计入染色体型畸变率, 只计入总畸变率。

结果与讨论 一 各工种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见表 1)。
表 1 各工种人员的染色体畸变

医用X线工作者、工业探伤、同位素应用和综合性等工种人员的染色体崎变率分别为0, 32%, 0.33%, 0.35和0.24%, 均高于正常对照(0.14%)的2~3倍。经统计学处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染色体崎变率以同位素应用者为最高, 其次为工业探伤, 综合性作业者为最低。在染色体畸变类型中以无着丝点断片为主, 占80%, 其次为双着丝粒, 占10%。在低剂量照射时, 主要以断片形式出现。这和国内报道[2]相一致。

二 性别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见表 2)。
表 2 性别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

检查823例中, 男性576例, 女性247例, 男性染色体畸变率0.31%, 阳性检出率30.7%;女性染色体畸变率0.32%, 阳性检出率32.8%。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三 工龄与柒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见表 3)。
表 3 工龄与柒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

关于工龄与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 各研究者的报道不尽一致, 我们对816例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 染色体畸变率有随工龄的増加而增加的趋势, 其中5年、15年、25年以上等工龄组均明显高于5年以下工龄组(P < 0.01)。但5年~, 15年~ 25年~各工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

四 染色体畸变率(CA)及微核细胞率(MC)出现情况及临床诊断价值问题

表 4可见, 染色体畸变率在1%以上者共211例; 占25.6%, 2%以上者共33例, 占4%;CA和MC均高于正常者(即CA在1%以上, MC在4‰以上)共52例, 占6.3%;MC在4‰以上者共176例, 占21, 4%;而CA或MC出现阳性总例数(即CA在1%以上, MC在4‰以上者, 出现其中之一者即算为阳性例数)共335例, 占40.7%。

表 4 CA及MC的出现情况

目前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查已被广泛用于放射工作人员查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WF01-88)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已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率选为特检指标之一。

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中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2, 3]但是, 这种畸变在慢性辐射损伤诊断中价值如何?到底畸变率多高才有诊断价值?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上海放射所邵松生等通过对各种放射工作者的观察,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提出双着丝点染色体≥ 1%, 稳定性畸变≥ 1%, 断片≥ 3%等三项指标, 如果其中二项成立者, 是"放射损伤"的一种征兆, 具有临床诊断价值。Norman等认为:如果非整倍体细胞≥ 10%, 拟二倍体细胞>1%, 互换> 0.1%等三项中, 其中任何一项成立, 特别是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或非整倍体细胞率约为正常对照值的二倍左右时, 可以拟诊有"放射损伤"。El-Alfa则推荐[5]畸变细胞率超过3%作为放射工作者的"警戒水平"。候祖洪等认为[6]:是否可将染色体型畸变率≥ 2%作为判定长期小剂量照射辐射损伤征兆的评价依据值?有待于探讨。

本文作者认为:根据文中观察823例放射工作人员来看, 染色体畸变率≥ 2%者33例, 占4%;CA≥ 1%+MC≥ 4‰者52例, 占6.3%。因此, 我们建议:染色体畸变率≥ 2%, 或CA≥ 1%+MC≥ 4‰时, 结合临床资料, 可拟诊有"放射损伤", 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如某省级医院在本次体检中有4人血象严重异常, 并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又无其他病因可查, 而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均高于正常。至于培养法微核细胞率可协同CA同时进行, 作为辐射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须强调:观察CA时, 至少观察200个M1胞, 作为个体评价时最好观察500个M1细胞。观察培养微核细胞时, 需观察1000个经转化的淋巴细胞, 才能较客观地反映机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Bucktoa KE, et al.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Human Chromosome Aberration[J]. WHO, 1973.
[2]
染色体专题组.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染色体畸变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46-48.
[3]
黄权光, 等. 医用X线工作者外周血淞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 辐射防护, 1984, 5: 377-381.
[4]
黄权光, 等. 用培养法测定的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正常值[J]. 辐射防护, 1988, 8(2): 135-137.
[5]
孙世则, 等. 放射损伤临床[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3: 154.
[6]
候祖洪, 等. 医用X线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钿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 放射卫生, 1989, 2(4): 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