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91, Vol. 4 Issue (4): 167-168  

引用本文 

苗金萍. 包头市居住炉渣建材房屋居民恶性肿瘤的调查[J]. 放射卫生, 1991, 4(4): 167-16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1-02-26
包头市居住炉渣建材房屋居民恶性肿瘤的调查
苗金萍     
内蒙古包头市卫生防疫站

为了探讨高于一般本底的辐射能否使居民的肿瘤发生率增加,我们队居住包钢高炉渣建材房屋的居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一 材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居住炉渣建材房屋的居民为观察组(团结大街1街坊),典型建材的居民为对照组(钢铁大街82街坊)。炉渣建材房屋居民年有效剂量当量为1783uSv, 室内氡+氰浓度为33.53×101Bqm-3,氡子体+氰子体浓度为37.29×10-3WL;典型建材房屋居民年有效剂量当量为720μSv,室内氡+氰浓度为7.19×101Bqm-3,室内氡子体+氰子体浓度为11.14×10-3WL。对照组除电离辐射因素外,可能影响致癌的因素与观察组基本一致。

调查中,除一般人口资料、生活史,家族史、职业变动以及有害因素外,重点查询个人疾病史。对死亡者追讯死亡原因,调查肿瘤发病情况,记录发病年度。肿瘤诊断依据以及转归情况等。

2.调查方法:主要调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项目。调查前统一调查方法和要求,凡调查范围内的均做调查。应调查的对象采取直接面讯登记,已死亡的由家属回顾填表,并经调查人员核对,为保证质量,特别是防止恶性肿瘤发生例及死亡例遗嘱,保证诊断的准确性、调查得到的全部资料进行复查,对恶性肿瘤发生例到就诊医疗单位差摘病案(未查到病案者,由其工作单位写出详细证明)。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四级标准分级。经Ⅰ级诊断为28.95%,Ⅱ级诊断为68.42%。两组28年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病例、死前就诊的医疗单位统计表明,经市级医疗单位诊断的占97.37%。

资料经核实整理,不属于本调查对象或填写内容不全的表卡,不参加统计。统计处理按人年计算发病率,标准化率以两组合计人年构成为标准人口构成比、标准化率差别用u检验。

二 结果分析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观察组3028人,累计35905人年;对照组3117人,累计39408人年。两组调查范围内的调查对象已调查率,分别为97.70%,和92.50%。两组人员的地区分布、籍贯、生活习惯、特殊嗜好等基本一致。其性别、年龄构成图见表 1

表 1 两组人口性别、年龄百分构成

2.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见表 2

表 2 两组癌发病例数、构成比及位次

观察组查出恶性肿瘤27例(死亡者23人),第一位为胃癌,第二位为肺癌,对照组查出恶性肿瘤11例(死亡10人),第一位肝癌,第二位为胃癌和肠癌。

两组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见表 3。恶性肿瘤标准化发病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 < 0.01)。各部位恶性肿瘤,胃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肺癌、乳腺癌尽管发病例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别不显著。

表 3 两组病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1/105

表 4列出本次调查观察组两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及性比例。男性标准化发病率为73.93/10万,女性为81.66/10万。男性以胃癌、肺癌发病为多,共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61.54%,而女性胃癌、乳腺癌为多、共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42.86%。男女间发病率差异不明显。男女性比例为0.82。

表 4 观察组两性恶性肿痴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及性比

关于观察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问题,是否与居住炉渣建材房屋有关,进一步对发病者与居住年限做了统计分析,发现恶性肿瘤中居住炉渣建材房屋小于5年者3人(11.11%),5~年者4人(14.81%),10~年者5人(18.52%),15年以上者15例(55.56%)。发病数有随居住年限增高面上升的趋势。

三 小结

调查了包头市居住包钢高炉渣堂材房屋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并以同年居住典型建材房屋居民为对照。调查观察组3028人,累计35905人年,对照组3117人,累计39408人年。两组全恶性肿瘤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82.95/10万和25.74/10万,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电离辐射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胃癌以及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明显增加是可以肯定的。本次调查,观察组胃癌第一位、肺癌第二位,乳腺癌第四位。对照组肝癌第一位,胃癌、肝癌和肠癌第二位,且观察组胃癌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各类恶性肿瘤中,观察组男性以胃癌、肺癌发病为高,女性则为胃癌、乳腺癌为高。

小剂量或低剂量率放射致癌具有潜伏期长,发病率低以及非特异性等特点,其流行病学研究多在较大的居民群体中进行。本次调查虽然观察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对照组,但由于样本小,调查对象居住时间短而参差不齐。为了准确评价小剂量照射致癌效应,尚需对调查对象继续随访,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