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91, Vol. 4 Issue (3): 132-132, 133  

引用本文 

陈桂宝, 罗梅初, 陈红红, 张美珍. 络合剂8102及S186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 放射卫生, 1991, 4(3): 132-132, 13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1-02-02
络合剂8102及S186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陈桂宝 , 罗梅初 , 陈红红 , 张美珍     
上海放射医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报道了邻苯二酚类络合剂8102和有机磷酸络合剂S186对小白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诱变作用, 剂量为急性LD50量的, 分别给予小鼠ip8102(397mg/kg、793mg/kg、1585mg/kg)和S186(198mg/kg、395mg/kg、790mg/kg), 经24小鼠的微核率变化。结果表明未观察到8102和S186有诱发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增加。

8102为1,2—二羟基3,6—双甲基亚胺基二乙酸的衍生物,S186为乙酰胺基丙烯二磷酸钙钠盐。是我们近年发现的新型促排核素的络合剂,S186对放射性锶有较高的促排效果[1]。8102对放射性钍和放射性铈有很好的促排效果,且对钍的促排效果优于目前国内临床的首选药811[2·3],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探讨该二种络合剂是否具有潜在的诱变活力,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采用了Matter和Schimid[4]创建的测定诱变物质快速、简便方法一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的发生率的测定。

一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本所繁殖ICR小鼠(合格证号32—33)年龄7—8周、体重29±3g♂♀早各半。

药物:8102为游离酸、S186为钙钠盐。新鲜配制,使用时8102加入适量10%NaHCO3和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所需的浓度。S186加适量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所需浓度,pH7。阳性对照应用环磷酰胺,为临床用针剂,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使用时生理盐水溶解。

实验方法:二络合剂各取三种不同的剂量, 8102为397mg/kg、793mg/kg、1585mg/kg;S188为198mg/kg、395mg/kg、790mg/kg。另设环磷酰胺60mg/kg为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每组动物8只,雌雄各半,腹腔给药后24h将小鼠处死,取二侧股骨,去净肌肉和血污,剪去股骨头用6号针头插入骨髓腔,以1 ml小牛血清冲洗至离心管内,混匀,离心(1000转/min)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物涂片,自然干燥,甲醇(A.R)固定5min,用Giemsa:磷酸缓冲液(pH6.8),1:10染色20min,冲洗晾干。镜下检查多染红细胞,每鼠至少计数1000个细胞,并计算多染红细胞与正成红细胞的比值。

二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微核自发率为1.25±0.45‰,与国内报道一致[5]。经环磷酰胺处理的阳性对照组小鼠微核发生率为23.42±1.78%,高出正常对照组的十几倍,具有较强诱变活力。S188和8102对小白鼠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见附表

附表 8102、S186对小鼠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附表观察到络合剂8102和S186不同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P < 0.001)具有非常显著差别。说明该二络合剂均无潜在的诱变活力,各剂量组之间微核发生率也无差别(P>0.05),结果提示二络合剂随剂量增加不会引起微核率的升高。

有文献报导[6]多染红细胞与正成红细胞比值≤0.1时骨髓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大量的外周血进入骨髓从而减弱了阳性反应。而本实验中观察到二者比值在各实验组均>1。很显然骨髓细胞增殖未受抑制。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络合剂8102和Si86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均无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梅初, 等. S106、S186对放射性锶促排效果的研究[J]. 辐射防护, 1984, 4(3): 221.
[2]
岁梅初, 等. 8102对针的促排效果[J]. 核技术, 1985(2): 53.
[3]
孙梅员, 等. 8102对放射性核素234Th、144Ce的促排效果[J]. 辐射防护, 1985, 5(4): 307.
[4]
Matter B, Schmid W. Trenimon—induced chromosomal damage in bone marrowcells of six mammalian species, evaluated by the micronucleus test[J]. Mutat Res, 1971, 12: 417. DOI:10.1016/0027-5107(71)90092-3
[5]
刘爱华, 等. 不同品系小鼠微核诱导宰的比较[J]. 卫生毒理学杂志, 1971, 1(4): 30.
[6]
Heddle J A, et al. The induction of m icronuclei as a measure of genotoxicity[J]. A Report of the U.S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Ageney Grene—Tox Program Mutat Res, 1983, 123: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