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91, Vol. 4 Issue (2): 83-84  

引用本文 

金家美, 马希叔, 存惠先, 孙启生. 5例慢性放射性皮炎临床分析[J]. 放射卫生, 1991, 4(2): 83-8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0-11-18
5例慢性放射性皮炎临床分析
金家美 , 马希叔 1, 存惠先 2, 孙启生 3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慢性放射性皮炎是小剂量电离辐射长期局部照射所引起的皮肤损害,多发生在长期接触射线而不注意防护的职业人员中,为非随机性效应。

我国早年从事放射性工作的职业人员,由于防护条件差或缺乏有关知识,受到剂量当量限值照射的人员比较常见,因而,放射性皮肤病的发生率比较高。近年来,随着防护措施的改善,大部分的射线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都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以下,但是少部分人员由于使用的X线机的防护性能差或因防护条件没有改善或个人不重视防护,受过量射线照射的情况依然存在,即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还不可避免。因此,加强放射性皮肤病的防治应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

一 一般资料

5例患者男3人,女2人,年龄43~56岁,其中3例为某矿务局医院骨外科医生,专业工龄24~27年,2例为放射科医生,专业工龄23~29年。

二 临床表现

1.病变的部位及自觉症状:主要部位是双手指,以右手食指、中指和环指为重,3例重度病人伴双手麻木、发痒、胀感。对冷热刺激敏感。

2.局部皮肤改变:以卫生部1987年发布的诊断标准(GB8282-87)为依据进行诊断分度,并排除了其他皮肤病。Ⅰ度1例,Ⅱ度4例。分述如下:

Ⅰ度:皮肤干燥、粗糙、角化、脱屑,指纹变浅或粗乱。甲纵纹变粗,沿甲纵纹有带状色素沉着,指甲变薄,个别变形呈舟状。

Ⅱ度:除上述变化外,皮肤弹性降低,角化加重,手指末端角化物与指甲融合,指纹消失。肤皲裂呈蒜皮样脱屑。手指背面和掌面均有大小不等坚硬角化物和疣状赘生物。指甲灰暗,个别病例指甲变黑。甲板变厚变脆,甲脊明显。其中1例伴有甲床充血、水肿、呈持续地慢性炎症状态。

三 受照剂量估算

利用氟化锂热释光剂量片对局部皮肤受照剂量进行了模拟估算,5例患者手部皮肤累积剂量见附表

附表 5例患者手部皮肤累积剂量
四 防治措施

1.预防:①加强职业培训,严格执行放射性操作规程,凡是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都应进行有关放射医学及防护知识的学习。②加强环境辐射剂量监测和个人受照剂量监督,定期查体,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③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护用品,在操作X线机时应随时注意佩戴铅围沿和铅手套。

2.治疗:①保护皮肤,防止外伤和不良刺激。重者勿再继续接触射线,积极治疗,轻者应加强射线防护避免过量照射,定期复查。②外用油膏制剂,如脑素软膏、10%脲素脂、雌激素油膏等以软化皮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修复。③对于较大疣状赘生物和硬质角化物应手术切除。

五 讨论

1.临床表现:早期可见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皮纹加深、色素沉着或脱失、手指末端角化皱裂、指纹变浅或消失。甲床充血、指甲灰暗、甲纵纹变粗,沿甲纵纹呈带状色素沉着等。重者皮肤出现疣状角化物增生,其大小不等,小者似小米粒,大者如豆。形态多样,有鸡眼样、扁平疣样、寻常疣样、牡蛎样及干血痂样。亦可出现湿疹样及苔藓样变。指甲严重营养障碍,如甲板变形、变厚、脆易劈裂等。

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十分复杂但无特异性,很容易误诊。因此应注意与手癣、甲癣、扁平疣、寻常疣、表皮角化不全、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相鉴别。特别应注意放射性皮炎同时合并手癣及甲癣或其他皮肤病。

2.慢性放射性皮炎的潜在性危险:慢性放射性皮炎癌变率十分高,郝铸仁[1]收集了国外自1905~1974年慢性放射性皮炎2825例,其中839例发生痛变,恶变率29.7%。有人认为慢性X线皮炎是一个危险的损害,只要病人能生存足够长时间,最终发展为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X线性皮炎发生恶变的病例,近些年来国内亦屡见报道[2][3]。我们曾发现3例[4]

放射性皮肤癌潜伏期较长,一般在10~ 30年左右。因此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卫生管理法规——《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规定》,由放射医学专业人员或有关专业机构负责进行定期医学观察,如发现重症放射性皮炎,特别是溃疡或有恶变迹象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产生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郝铸仁. 慢性放射性皮炎的癌变问题[J]. 核防护, 1979, 4: 41.
[2]
翁志根. 4例X线工作者放射性皮肤癌[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2, 2(1): 12.
[3]
牛荣久. 慢性放射性皮炎恶变二例报告[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5, 5(6): 432.
[4]
金家美, 等. X线致皮肤癌3例报告[J]. 放射卫生, 1990, 3(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