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摸清稀土矿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我们对本地区内一稀土矿进行了调查。
该矿1972年投产,生产氯化稀土,从83年改为生产稀土精粉。生产工序为矿石粉碎→球磨→浮选→精粉包装。大部分工序系手工操作。每天处理原矿石30吨,原矿石堆于破碎车间四周、废水过去排入微山湖内,现随废渣流入尾矿池。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 测量方法1.α比放射性的测定采用无限厚层样品相对测定法,使用FH-408自动定标器,FJ-367通用闪烁探头按测定程序进行测量。
2.氡及其子体浓度采用双滤膜法,使用FH-408自动定标器,FJ-382G三用闪烁探头及采样泵、采样桶。
3.表面α放射性污染测量采用335B表面沾污仪进行测量,探测效率为6.8%。
4.γ外照射剂量的测量方法按全国外照射剂量调查方法进行,使用经全国统一比对校正的FD-71型闪烁辐射仪。
二 结果与讨论1.矿内各种样品α比放射性的测定:对生产流程中的主要样品进行α比放射性测定,结果列于表 1。
从表 1中测定结果看,8个样品中的α比放射性有5个超过我国规定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放射性工作限值(比放射性7×104Bg·kg-1)。85年后生产稀土精粉,对α比放射性的测定结果,原矿粉3.6×105Bqkg-1,尾矿粉4.6×104Bq·kg-1,均超过放射性工作限值。因此,该矿属于放射性厂矿,一切布局设施应按放射性工作场所标准要求。
2.矿区氡及其子体浓度测定:厂矿内共测五个点,为了解该矿居民区氡及其子体浓度值,在居民区卫生室增设一个测点,结果列于表 2
测定结果表明,除矿井下氡气浓度接近放射性厂矿的导出空气浓度外,其余测定值均未超过为放射性厂矿规定的导出空气浓度(DAC)(氡子体8.3×10-6Jm-3、氡气1500Bpm-3)但按长期持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公众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mMv所推导的来判断,所有测值都超过了非放射性场所的限制浓度[1]。
3.表面α放射性污染水平的测定:按三区划分,对工厂的设备、工作服及生活用品进行了α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测定,结果列于表 3。
三区测量结果表明,以地面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工人上下班均穿同一双鞋,在生产区沾染后又带至各个地方污染了地面。为减少污染,工人上下班要更换工作鞋,有条件的车间内设置洗澡间。
4.矿井内及厂内三区γ外照射剂量率测定:结果见表 4。
从表 4可知,γ照射量率生产区高于矿井内,主要由于矿石堆于生产区,造成γ照射量率增高。生产区及矿井内γ照射量率均值都高于广东高本底地区的γ照射量率均值(13.08×10-9Ckg-1)[2]。
三 小结从上述各类辐射水平测定结果来看,该厂属于低水平放射性作业。因排废工作管理差,已造成厂外几华里排废沟,微山湖排废入口处大量放射性矿尾的沉积,对本地区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该厂必须设立较好的尾矿贮存设施,对全厂职工应加强防护教育和管理。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
[2] |
何苗挺, 等. 用RSS-111型高压电离室对广东高本底地区进行天然环境辐射水平的测量[J]. 中华放射医学防与护杂志, 1985, 5(5):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