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90, Vol. 3 Issue (2): 67-68  

引用本文 

李锁照, 金益和. 贵阳地区氡子体浓度调查[J]. 放射卫生, 1990, 3(2): 67-6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88-11-26
贵阳地区氡子体浓度调查
李锁照 , 金益和     
贵州省卫生防护所, 贵阳
摘要:本文报道了贵阳地区室内、外氡子体浓度分别为(1.34±0.37)×10-7·m-3和(0.84±0.40×10-7·m-3。其日变化规律为清晨较高, 午后较低; 季变化规律为冬季较高, 夏季较低。氡子体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温度、湿度、气压的影响, 亦与建筑材料和地基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有关。

氡及其子体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短寿命的氡子体的作用。在平衡条件下,给予机体的辐射剂量中有99%是氡子体贡献的。由此,我们自1986年1月至1987年12月对贵阳市室内、外氡子体浓度及其变化规律作了监测,结果如下。

一 采样和测量

(一)采样方法:1986年1月~1987年12月期间,每星期五上午8时采样,室内、外每个采样点各取3~4个平行样。室内采样点固定在面积为11.4m2、高3.1m、粘土砖墙、混凝土地面的房间中心处,采样高度为0.8m。室外采样点设在楼旁1 m处,采样高度为1.5m。室外采样选择在连续多天的晴天进行,每小时采样1次。

(二)测量方法:取样装置为DK-60空气采样仪,流量为20升/分。计数装置为FJ-13α测量仪。

氡子体计数采用马尔科夫法,抽气5分钟,在抽气后7~10分钟进行α计数,然后按公式计算。式中n为7~10分钟的α总计数,η为计数效率,ε为滤膜过滤效率,v为采样流速(升/分)。

二 结果与讨论

(一)室内、外氡子休浓度:表 1列出了1986年1月~1987年12月贵阳地区室内、外氡子体浓度的年平均值。

表 1 贵阳地区室内外氡子体浓度

(二)室内、外氡子体浓度的变化规律:氡子体浓度的变化主要由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因素的变化所决定。一显夜之内,白天垂直温差较大,空气的混合深度增大;而夜间不仅垂直温差小,而且还可出现逆温层,因此得到附图所示氡子体浓度日变化曲线。凌晨5点左右出现最高值,下午16点左右出现最低值,上午10点左右接近日平均值。

附图 氡子体的日变化曲线

监测结果证实,氡子体浓度呈季节性变化。夏季地面低层气温明显高于高空气温,垂直差度较大,空气的混合深度也相应增大,而冬季则相反。因此,氡子体浓度以夏季校低,冬季较高。

(三)气压、湿度、雨水对氡子体浓度的影响:气压变化对氡的析出率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气压降低1%,氡析出率增加10%,氡子体浓度与气压呈负相关。相对湿度增加,氡子体浓度也增加。我们统计了两年监测中相对湿度与其对应的氡子体浓度,列于表 2.在其他气象条件基本致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对氡子体浓度的影响差异是非常显著的(p < 0.01)。雨水有清洗空气中污染物的作用,多次雨中采样测量得知,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氡子体浓度呈下降趋势。

表 2 相对湿度对氡子体浓度的影响

(四)不同建材对室内氡子体浓度的影响:室内氡子体浓度主要受地基和建筑材料的影响,不同建材所含的放射性核素不同,氡子体浓度差异也较大,见表 3。由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地壳中,不同基地上室内氡子体浓度也不尽一致。地基与建材对室内氡子体浓度的共同影响,将使室内氡子体浓度差异较大,高者为低者的20余倍。

表 3 不同建材对室内氡子体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