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辽宁省主要食品中放射性含量水平[1],在食品采样地区用5点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并保证土壤样品数目多于食品样品数目。土壤样品经烘干、研磨、过筛后装入测量盒,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土壤样品放射性含量。
通过土壤放射性测定和已知食品中放射性含量对比计算,分析研究了辽宁省土壤放射性向食品转移的特点和规律。
一 结果与分析粮食、蔬菜、水果、油料、肉蛋及其产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及转移系数见表 1。
表 1示出,辽宁省4种主要粮食产品中,以玉米和小米转移系数最大。小米226Ra转移系数分别是大米、高梁米的9倍、4.5倍。玉米对人工核素137Cs转移系数较高。上述4种米类食品都是去壳食物,生长期内都在包壳中,不易受大气放射性污染,它们所含放射性几乎全部从土壤中吸收。
辽宁省5种主要蔬菜中,放射性转移系数的大小顺序是马铃薯>萝卜>白菜>芸豆>茄子。可以看出,地面上成熟蔬菜的放射性转移系数低于土壤中成熟的蔬菜。3种主要水果中,山植的放射性转移系数比苹果、白梨高出2~6倍,以苹果最低。
主要油料作物中,大豆的放射性转移系数比花生高3倍,其原因是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长有根瘤,对放射性核素吸收能力较强。而花生虽生长在土壤中,但可食部分包在壳内,故吸收放射性较少。
从各类食品放射性转移系数的比较看出,油料转移系数最高,其余依次是粮食、蔬菜、水果、肉蛋。肉蛋属间接从土壤中吸收放射性,由于生物转换原因而转移系数最低。
同一类或同一种食品对不同核素转移系数也不相同。40K的转移系数比其他核素高1~2个数量级,这是由于钾盐的可溶解性,易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并存留在果实中。另外,农田施肥也增加了土壤中钾盐含量。镭属于碱土金属,易同锶、钙一起被植物吸收,所以雷转移系数也较高。钍的化合物可溶性差,植物根系吸收较少,故钍的转移系数较小。
辽宁省部分食品放射性转移系数同其他地区的比较列于表 2。
从表 2看出,不同地区生长的同一食品转移系数一般很接近,但个别核素相差较大,这主要与不同地区的地质、土壤、环境因素和作物生长条件有关。
二 结论1.天然放射性核素由土壤向食品的转移系数排列为40K>226Ra>232Th>238U。人工裂变核素137Cs的转移系数仅次于40K。
2.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向各类食品的转移系数为油料>粮食>蔬菜>水果>肉蛋。
3.推算出的食品放射性转移系数与文献[2]报道一致。油料对238U、226Ra、232Th、4OK的转移系数分别为10-4、10-3、10-3、10-1数量级,其他食品对上述核素的转移系数分别为10-4、10-3、10-4、10-2数量级。137Cs在各类食品中转移系数均为10-2数量级。
4.放射性物质由土壤向食品转移,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核素种类、环境因素及农作物生长特点。
[1] |
马俊杰, 等. 辽宁省主要食品放射性水平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7, 7(1): 56. |
[2] |
钱庭荣, 等. 废水中轴锚钍在水稻中转移规律的初步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2, 2(1):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