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X线诊断技术已普及到基层医疗单位,接受X线检查的人数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1],因此公众的受照剂量将会大大增加。为了给合理应用X线、加强放射防护管理、降低人群受照剂量提供依据,我们于1987年8月-1988年3月对我省医用X线诊断的阳性率进行了调查。
一 调查内容与方法1.调查内容 各种类型X线检查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及检查结果。为便于统计分析,将X线检查分为胸部透视、胃肠透视、胸腰椎片、四肢片、其他摄片、特检及其他等7种类型。受检者年龄分为~10岁、~20岁、~40岁、~50岁、~60岁、61岁~等6组。
2.调查方法 全省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和填表说明,统-印制调查表格。由各级卫生防疫站负责分发、监督、回收调查表,医院指定专人负责进行登记。采取分层抽样法确定被调查单位。按医疗单位大小、归属和医疗性质,将医疗单位分为省级、市(地)级、县(区、市)级、乡(镇)级、厂(矿)级(包括厂矿、职工、机关、港口等)、专科级(中医、结核、精神、儿童、妇幼、牙科、正骨、传染病等)六级医疗机构,按省级100%、市(地)级50%、县(区)级25%、乡镇及厂矿级40%进行随机抽样。省、市所属及被抽到的县(区)所属专科医院全部进行调查。
本调查属前瞻性调查。调查分三个季度进行,即1987年第三、四季度和1988年第一季度;每季度内选一个月的下旬,即21~30日进行调查。对每个被调查单位来说,共登记30天,每10天汇总一次上报。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1.山东省X线诊断检查的阳性率(见表 1) 本次共调查253个医院,受检频数为191762人次,不包括群体检查。从表 1可知,总的阳性率为42.4%。各分项检查中,特检阳性率最高(62.2%),其次为摄片(54.9%),第三为胃肠透视(50.9%),而胸透仅为36.1%。摄片中以四肢片的阳性率最高(58.0%),胸腰椎片为50.6%,其他摄片为54.3%。从性别方面看,男性阳性率为43.4%,女性为41.4%,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别。本次调查中女性的调查包括了避孕环的调查,这可能是阳性率低的一个原因。
![]() |
表 1 X线诊断检查阳性率 |
2.不同年龄组受检者的X线诊断检查阳性率(见表 2) 从表 2中可见,61岁以上组的阳性率最高(55.1%),11~40岁组的阳性率最低(35%),两者相差达20%。在各项又线检查中,除10岁以下组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外,有随年龄增长面阳性率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原因是,10岁以下儿童就诊时,临床医生一般对X线检查的适应证都掌握得比较严格;50岁以上老年人的器质性病变增多,X线检查发现阳性结果的几率增加,故这两组人群的阳性串相对较高。
![]() |
表 2 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 |
3.不同层次医院X线检查的阳性率(见表 3) 从表 3中可见,除胸部透视检查外,其它各项X线检查的阳性率基本遵循从乡(镇)级→县(区)级→市(地)级→省级医院逐渐增高的趋势,而胸透的阳性串则恰好相反。这可能由于到乡(镇)级医院就诊的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一般病情较重时才就医。而且乡镇医院的X线检查工作也不大正常,有不少人兼职搞放射工作,限制了X线的广泛应用。这些可能是造成基层医院胸透阳性率增高的原因。
![]() |
表 3 不同层次医院x线检查的阳性率(%) |
4.各类型X线诊断检查所占百分数(见表 4) 表 4说明,胸透是X线检查的主要项目(占62%),其次为摄片(占26.3%),胃肠透视占8.7%,同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相似。
![]() |
表 4 各种类型x线诊断检查所占百分数 |
1.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胸透是X线诊断检查的主要项目,但其阳性率仅为36.1%。也就是说,近64%的胸透检查中除少数通过排除胸部疾患有一定诊断意义外,绝大多数检查是无诊断价值的。若将X线胸透阳性率从36.1%提高到60%,在所调查的253所医院中每月则可减少不必要的胸透检查47401人次,一年则可减少568812人次。若全省按2767所医院估算,则每年可减少几百万人次的不必要照射。按一次胸透致全身加权剂量当量0.37mSv计算,我省每年将减少约2000·Sv的居民剂量负担。
2.11~40岁组的受检人数最多(占总检查人数的44.8%),而阳性率最低,平均仅为36.5%。说明对这部分人员的X线诊断检查滥用现象较严重,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3.本次调查说明,若要降低X线检查所致群体受照剂量,方面必须提高X线诊断技术,严格掌握区线检查的适应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另一方面可增加摄片的比例,减少胸部透视。据报道,一次胸部透视产生的皮肤剂量常常是胸部X线摄影的10~100倍。
4.本调查结果可为医疗机构合理应用X线诊断技术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被检者防护标准提供依据。
(王淑芬同志参加了部分工作,各市、地卫生防疫站及有关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1] |
张丹枫, 等. 山东省居民医用诊断X线检查频度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6): 58. |
[2] |
贾德林, 等. 北京市工线胸透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剂量[J]. 辐射防护, 1987, 7(5): 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