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89, Vol. 2 Issue (2): 78-79  

引用本文 

钱志林. 几种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的测试与评价[J]. 放射卫生, 1989, 2(2): 78-7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89-05-03
几种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的测试与评价
钱志林     
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

工业X射线探伤是一种无损探伤技术,其应用日益广泛。为了解X线探伤机的防护性能,加强防护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本文监测了上海地区10台不同型号工业X射线探伤机外壳附近泄漏辐射照射量率,并对这些设备作了防护性能评价。

一 测试方法

按有关文献介绍[1],每台X射线探伤机外壳附近确定与有用线束相平行及相垂直的两个测试平面,每一平面内均以靶为中心,100厘米为半径,分别取照射窗和X射线管用极端为0°,按顺时针方向间隔45°测一点。这样,每台机共取12个均匀分布的测试点。

首先用不少于三个1/10值层厚度的铅防护罩遮挡X射线探伤机照射窗,充分减弱有用射线束。然后将机器的额定电压及稳定电流开至允许范围的最大值,待高压接通出束后,采用日本NOR-13201型辐射剂量仪迅速测得各测试点上的泄漏辐射照射量率(毫伦/小时)。

二 测试结果

上海地区使用X射线探伤机的种类和型号很多,本文选择了上海探伤机厂、丹东仪器总厂制造的国产机器,以及从日本东芝公司、捷克、西德、丹麦等引进的设备,现将10台不同型号X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测试结果列入下表:

附表 离X线探伤机外壳1米处的照射量率(mR/h)
三 讨论分析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规定,X射线管外壳1米处的泄漏辐射照射量率不超过1R/h[1]。另外,北欧一些国家的辐射防护机构指出,在额定功率下,离焦点1米处测得的X线管外壳泄漏辐射不得超过以下标准[2]

国内已制定的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3]和正在制定的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报批稿)及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指标基本上都采用上述限值。

测试结果表明,10台不同型号X射线探伤机中,以日本东芝公司制造的EX26GH-A型泄漏辐射最高,其额定电压为160-260kV,11个测试点上的照射率均大于400mR/h,最大值达1050mR/h,平均值为514.6mR/h。其次是西德Seifert公司制造的ISOVOLT-400型探伤机,额定电压为400kV,为保护X线管,测试时实际开至350kV,泄漏辐射最大值为600mR/h,平均值为218mR/h。而捷克Markphos公司1952年制造的Markphos250-20型探伤机防护性能最好,该机采用菲利浦区射线管,额定电压为200kV,30多年来性能稳定,其外壳泄漏辐射最大值只有15mR/h,平均值为8.3mR/h,远远低于有关标准限值。

对国产设备来讲,除了上海探伤机厂1975年生产的一台1505型X线探伤机超标以外,其余均在允许标准以内。目前本产品已作改进,按新设计要求生产。

同一台机器各测试点上的照射量率并不完全相等。以X线管阴极端的照射量率最大,这与机器本身的结构有关。因为从电子枪发射的高能电子束经阴极端小窗射向极靶而产生X射线,而这小窗口无铜吸收层保护,造成散射线容易泄漏,而其它方向上均有铜外罩屏蔽,散射线被铜吸收,造成泄漏辐射的不均匀,所以在安全防护上要考虑到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要搞好X射线探伤的防护管理,除探伤机本身的防护性能应达到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外,对探伤室的防护设施、安全装置、规章制度等同样不可忽视。在防护监测中发现少数探伤室不符合防护要求,已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

(参加现场测试的有牟灿兴、秦醒华、武太峰、刘光、熊建民。顾芳副教授审阅了本文,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陈常茂译.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15、21号出版物: 外部源致电离辐射的防护.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1.
[2]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Institutes in Denmark, Finland, Iceland, Norway and Sweden; Report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Radiation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1976: 22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Y315-85500千伏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 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工业局标准化研究室出版, 19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