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89, Vol. 2 Issue (2): 71-71  

引用本文 

辛旺堂, 何慧敏, 药宝祥, 荣瑛, 张乃虎. 山西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的监测[J]. 放射卫生, 1989, 2(2): 71-7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89-02-11
山西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的监测
辛旺堂 , 何慧敏 , 药宝祥 , 荣瑛 , 张乃虎     
山西省卫生防疫站, 太原

为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摸清我省各类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的电离辐射剂量,我们对本省900名职业人员进行了一年的外照射监测。

一 仪器设备与方法

(一)仪器设备:①FJ--377热释光剂量仪。②HW-Ⅲ型热释光退火炉。③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

(二)监测方法:由各地防护监督人员与被监测单位的兼职管理人员负责TLD的发放、监督佩带与回收。放射工作人员按“监测细则”[1]将剂量计佩带在胸部(穿铅围裙者佩带在铅围裙外或工作服右领上),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以便估算剂量。监测周期为2个月。监测中发现年剂量当量大于3/10年剂量当量限值者,即进行现场调查,寻问在监测过程中是否受到异常照射,同时用直读式剂量仪对其工作场所进行测量,并予以适当处理。

(三)质量控制:监测过程中参加了全国个人剂量方法比对。比对结果表明,线性误差、能谱响应、不确定度和探测阈均满足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控制限值,系统误差略高于限值,但我们对监测结果作了相应的修正。

二 结果与讨论

1987年山西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列于表 1。由表 1可见,有2.6%的人员年剂量当量超过了50mSv的限值,但78%的职业人员年剂量当量小于5 mSv。

表 1 各类职业人员受照水平及频数分布

超限值或接近年限值的人员有:①骨科医生及X线特检人员。他们工作时离X线机较近,而且接触射线的时间较长。②工业探伤及地质物探的野外工作人员。他们的防护条件差,连续工作时间长。为便于比较,现将我省和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列于表 2

表 2 山西省和其他地区的职业照射水平

表 2看出,山西地区1987年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平均剂量当量与吉林和北京地区1974年的水平相当,高于美国、日本60年代末和北京1980年的水平。提示我省的放射防护工作尚需进步加强。

三 几点建议

1、根据监测结果,努力限制受照剂量较高者的照射。对通过剂量监测所发现的受照剂量较高人员,如从事X线检查的骨科医生、特检人员以及野外物探、露天探伤人员等,应尽量改善他们的防护条件,降低其受照剂量。

2、进一步提高个人剂量监测的准确度。为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开展个人剂量计的标准化与比对工作。

3、搞好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工作。为此,需要①进一步完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②研究由个人剂量计读数转换为人体有效剂量当量值的科学方法:③建立个人剂量数据系统,以便贮存、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

4、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重要性的认识。为达此目的,不仅要有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措施,而且要进一步宣传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放射防护知识,使个人剂量检测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卫生厅发布. 山西省个人剂量监测细则[J]. 山西卫生防疫, 1987, 4(59): 65.
[2]
全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会议资料汇编.(内部资料) 1988.
[3]
吴教. 北京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辐射防护, 1981, 3(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