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放射工作单位现有500个,放射工作人员约2500人。从1983年开始,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经过几年的监测,测量的质量控制得到逐步完善,剂量监测管理水平亦不断提高。为提高剂量估算的准确性,我们根据《沈阳市X线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实施细则》,于1987年实行市、区(县)卫生监督机构两级监督管理制。具体做法是,区(县卫生防疫站负责组织送检,并建个人剂量档案,市劳动卫生监督监测所测试剂量计。这样,1987年平均回收率比往年(平均30%)提高一倍以上,有时高达90%以上。
一 剂量当量频数(率)分布和比较1.1983~1987年各年剂量当量的频数(率)分布和年平均剂量当量比较(见表 1):从表 1中可以看出,各年的剂量当量频数分布以 < 5mSv所占百分比为高,而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5~15mSv的剂量范围里,频数百分比总趋势下降,而且下降趋势稳定。在 > 15mSv的剂量中,虽然频数分布也呈下降趋势,但有个别年份出现百分比增高现象。这是由于在 > 15mSv的剂量组中,含未被排除的过大剂量(原因不清而无法剔除),致使频数分布出现不稳定现象。
![]() |
表 1 1983~1987年剂量当量频数(率)分布和年剂量当量 |
年平均剂量当量从0.40mSv下降到0.06mSv(去除天然本底,以下均同),趋于本底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辐射防护工作的加强,共次是个人剂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沈阳市往1984年颁发了《X线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实施细则》,在以后的几年中,随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增加,防护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接受剂量。而个人剂量管理办法的改进,更有效地监督工作人员佩带剂量计的情况,消除了虚假过大剂量等不认真佩带的现象。而年剂量当量从0.23 (1986年)下降到1987年的0.06mSv, 除防护条件改善这一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监测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增加的人员其剂量主要分布在低剂量段,近于本底水平,所以平均年剂量当量由此而降低。
2.各种工作类型工作人资平均年剂量当量比较(见表 2):根椐辽宁省《个人剂量监测规定实施办法》,将放射工作人员按9种工作类型分类。
![]() |
表 2 各种工作类型工作人员的平均年剂量当量 |
从表 2看出,除工业用源和防护两种工作类型的年剂量当量在后两年(1986、1987年)差别不大外,其余各类型均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工业用源的工作及防护条件比较稳定,估算的剂量误差不大。“防护”这类工作人员数量少,又不易确定,故其剂量当量值仅有参考价值。
在①、②、③、④、⑦类工作中,年剂量当量下降幅度较大。近二三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新建、改建、扩建了很多放射工作场所。由于严格设计审查,所以这些场所建成后的防护状况大大改善,如医用X线、固定式工业探伤要求隔室操作,X线衍射仪要求加防护罩等等,场所剂量测试时,工作人员操作位置大多在本底水平;核医学工作也改建了一些工作场所,改建后各种区域划分更加合理,减少了不必要的照射,而且核医学工作量有所下降(有的下降很明显),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也明显降低。
3.1987年各类型工作集体剂量当量贡献(见表 3):从表 3可见,集体剂量当量贡献较大的是放射诊断和工业X、γ射线探伤人员,这两类人员共占总放射工作人员的89%。所以,他们接受的年剂量当量的降低,将有效地降低集体剂量当量。本文中平均年剂量当量从1983年的0.4mSv下降到1987年的0.06mSv, 主要是这两类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明显降低。
![]() |
表 3 1987年各类型工作人员集体剂量当量 |